【 第1頁 第2頁 】 | |
中評關注:多家港媒指中央提振港人抗疫信心 | |
http://www.CRNTT.com 2022-02-14 00:03:28 |
明報昨日發表社評稱,特區政府堅持與內地一致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一來是希望實現與內地免檢疫通關,二來是為尊重“一國”的政治表態。在過去兩年四波疫情後,香港原本已接近這一目標,但遇上傳染力特強的Omicron,體制本性就暴露無遺,根本無法、也無力做到內地的那一套。從市民接受程度來說,不要說如武漢般封城逾月,即使是封小區封樓幾日,已經怨聲載道,更不用說“安心出行”程式增加追蹤功能,要犧牲個人私隱;從政府能力來看,既無快速應變的基建(興建方艙醫院等隔離設施)本事,也缺乏如內地街道居委會般的人力資源,難以應付大範圍封區行動,甚至連全民檢測的能力都欠奉。 明報社評提出,現在,中央政府開腔力挺香港“動態清零”,各項支援將陸續抵港。惟“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即使核酸檢測的能力倍增,方艙醫院能夠建成,但政府的執行力不提升,市民的配合度不高,恐怕仍難達至“清零”目標。但真要“躺平共存”,社會是否真的可以容忍再死一批長者與小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與西方文化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畢竟大不相同。沒有生命,談何自由?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災難面前,沒有比挽救生命更重要的事。尋找出兼顧個人權益又能符合公眾利益的中庸之道,也應該是香港走出第五波疫情的必由之路。 中評社昨日社評亦指出,香港特區政府在過去兩年多的抗疫工作中,形成了三大誤區:第一,在內地與西方的抗疫策略中尋找平衡,“動態清零”決心不夠徹底;第二,過度強調香港防疫條件的所謂“特殊性”,忽視甚至輕視內地寶貴的防疫經驗,無法做到與內地防疫體系密切對接;第三,對疫情發展態勢預判不足,關鍵時刻向中央政府求援溝通不及時,錯失最有利於香港的幫助。 中評社社評強調,香港是具有“一國”優勢的,這個優勢就是祖國內地的堅強後盾,這本身也是香港綜合實力的一部分,而不是井水與河水之間的關係。再者,香港市民也是華夏兒女,是全國14億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不僅特區政府要為香港市民的健康安全負責,中央對此也十分關心。中央日前已經明確表態,“香港只要有求,祖國必定有應”,而且第二次內地與香港疫情專題交流會也召開,這無疑是挽救香港疫情危局的最後一次黃金時機。當前關於香港抗疫措施的意見建議已經非常多,但要真正把握住這次“逆襲”的機會,幫助香港走出眼前的危機,關鍵還在於要從思想上端正認識,走出上述三大抗疫誤區,只有如此,才能向中央提出充分且管用的需求,才能為香港爭取到最有效的幫助。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