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觀察與思考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敘事學與中美貿易爭端

http://www.CRNTT.com   2022-04-09 00:02:40  


 
  3.1道義立場的分析模式

  立場評判是立場建構的主體過程,也像是說服對方的“引擎”,讓受眾信服什麼是正確、合適,試圖讓對方以自己的身份視點的價值評判來思考和行動。道義立場是對某事的必要性、義務性、可能性、因果性的判斷(許家金,2019)。交際主體表達觀點的言語行為通常蘊含其所屬社區的社會價值體系。在國際交往中,不同國家勸說對方接受自己的價值評判就是在建構道義立場;通過強調共享的價值觀,不同國家在對命題內容觀點進行協商的過程中建立國際關係。因此,道義立場是評判行為好壞非常重要的標尺。中國涉外貿易話語通過援引國際社區的道義規約和評判警醒美方的無理制裁行為、消除經貿分歧,其所建構的道義立場就是國家道義立場。貿易話語道義立場的建構是基於中方視點下的社會道德秩序評價,涉及多層道義規約。 

  通過借鑒道義情態的定義,許家金(2019)提出道義(義務性)立場的概念並將其作為立場評判的子範疇之一。道義情態可以分為道義指令型和道義承諾型兩種(Palmer,2001),體現道義的語言符號包括“應該、必須、不得不、會、也許、能、導致、以至於”等表達義務行為的立場標記語(許家金,2019)。與此相對應,道義立場的元語用指示語包含指令類言語行為、承諾類言語行為、斷言類言語行為。在中國涉外話語中,指令類言語行為表達中國政府從中國道義視角出發對其他國家行為的建議;承諾類言語行為是中國政府基於國際社區的價值取向表達中國自身的行為計劃;斷言類言語行為是中國基於國際規約對他國不仁行為的警告。

  身份是意識的原型(Adorno,1966),身份建構和立場表達是一個相互交織的過程,國家道義立場建構以國家身份為出發點,通過對糾紛事件進行道義評判並組合建構道義結盟。分析貿易白皮書道義立場的元語用指示語可以揭示中國的身份視點和道義評判規約,同時也可以揭示中國在貿易糾紛情境下的國家道義趨同(異)結盟意識。

  3.2道義立場之元語用分析

  道義立場的指示語由斷言、指令、承諾三類言語行為構成。其中,斷言類言語行為是對美國違背國際社會道義規約的消極預言、判斷;指令類的請求、建議言語行為主要是表達中國政府從自己的身份視點,希望美國消停中美貿易糾紛的意識;承諾類的允諾和威脅言語行為是中國政府基於全球經貿發展的利益考慮和國際社區的價值規範等表達中國政府對自我行為的計劃和對美國持續加徵關稅行為的警告,目的是實現改善中美兩國貿易摩擦現實的語用意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