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香港須重新定位 迎接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09-05-12 12:09:38  


香港迫切需要省視自己重新定位
  中評社香港5月12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黃康顯的文章“重新定位 迎接挑戰”。作者認爲:“香港應檢討和強化現有的強項,在競爭中發揮優勢。以中國之大,應能容納兩個金融中心,起著互補與配合,甚至分工的作用。香港亦應重新定位,特區政府斷不能‘先吃老本,後靠娘養’。”文章内容如下:

  溫家寶總理較早前在泰國芭堤雅透過香港傳媒向香港進言:不進則退。究竟這是勸告抑或警告呢?在金融海嘯衝擊下,香港是兩岸四地中的重災區,雷曼迷債崩塌,令投資者損失慘重、中信泰富爆煲,連串事件引發金融監管問題;較早前也差點被二十國集團峰會列入避稅天堂黑名單,幸好中央力保,才可幸免於難。究竟香港出了什麼問題,犯了什麼錯誤?

            貧富差距係數上升

  十年前,香港的人均生產值稍超越英國,但之後不只被英國超越,還被加拿大、澳洲、甚至新西蘭趕上。猶記在港英管治後期,香港是英聯邦中的首富,全球排名接近首十位;香港航運也曾是全球第一,競爭力更排在最前位置。到了今天,情況又有沒有改變呢?

  目下香港經濟的四大支柱是物流、貿易、旅遊與金融,都屬服務業。由輕工業轉到服務業,這是香港第二次轉型。戰後第一次轉型是由轉口貿易轉到輕工業,是成功的轉型。因為,二十年間,由加工到製造,再將之多元化、高檔化,最後將生產工具北移,利用廣大土地與廉價勞力增加產量。由輕工業轉到服務業亦經歷了二十年,這二十年的轉型是否成功呢?

  一九九七年香港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三年又受沙士疫情摧殘,能從谷底爬起,最大原因是後面有祖國這個娘在扶持。○七年香港又一次臨高峰,成為全球第二大集資中心,原因是內地有很多公司在香港上市;內地放寬個人遊,訪港旅客數目因而創新高;貿易額也不斷上升;全球貨櫃香港排名試過第一,也因為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增長率高達一成以上所致。

  但步入○八年,在全球貨櫃港排名中,香港已跌至第三,被新加坡與上海超越。貿易與旅遊是香港的優勢,亦被新加坡超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兩項公布,營商競爭力方面香港排名第十一,新加坡則由第七升至第五;旅遊競爭力方面香港只排名第十二,新加坡就由第十六位升至第十位。此外,倫敦市政策及資源委員會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排名第四,落後於倫敦、紐約與新加坡,而上海則逐步上升。

  香港與新加坡是姊妹城市,也是競爭對手,以前香港是略勝,如今新加坡在多方面都趕上香港。以往香港銀行處理很多國際外匯結算業務,但近年這些業務都轉往新加坡;香港的經濟體積比新加坡大,但新加坡吸引的外資不比香港少。以往新加坡的稅率比香港高,但今年初新加坡宣布調低公司利得稅一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十七,只比香港高半個百分點;新加坡稅務優惠的花樣比香港多;科技與創意,新加坡一向比香港領先。香港各方面的全球排名一直下降,只有一方面上升,那是測度貧富差距的堅尼係數,○六年已升至零點五三三,為亞洲最高。難怪溫家寶總理說,香港要好好處理深層次的矛盾。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