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經濟數據冷與熱 另一種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09-07-21 10:40:13  


保增長與保就業同樣重要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訊/冷與熱,看似矛盾,卻往往“相伴互補”,甚至可以“和諧共處”。太熱了,希望冷一點,太冷了,又希望熱一點 。當下的中國經濟,就有許多看似矛盾卻又客觀共生的冷與熱。

  解放日報刊登署名鄭紅的文章表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上半年經濟數據頗令人鼓舞,但其間的冷熱不均,很有點“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的味道———股市房市熱火朝天,但實體經濟起色不大,企業效益未見回升;內需市場逐漸回暖,外需市場陰冷依舊,淨出口對經濟增長“負貢獻”;資產價格不斷攀升,A股上半年整體股價水平較去年末上漲六成多,房價更是全國範圍普漲,有的樓盤甚至牛到“一天一個價”,但物價指數繼續探底,半年度CPI和PPI同比均呈下降態勢。

  文章稱,經濟太冷不行,太熱也不行。經濟的良性發展,說到底是要求得冷與熱之間的一種平衡,這樣的結構才是穩健的,這樣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面對國內經濟這一輪企穩回升,我們更應理性分析。此番經濟受挫,有自身的結構問題,但更多是受國際大環境影響,在全球經濟依然低迷,外部需求依然不旺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能在較短時間走出低谷漸顯暖意,實屬不易,充分顯示了政府“有形之手”在特殊時期的特殊效果,措施果斷有的放矢,見效明顯始現復甦。在這個時候,如果因為基建投資有了那麼點“熱氣”,因為信貸規模有了那麼點“熱情”,就要求政府投資“抽手不幹”,是不妥當的。

  要看到,現在民間投資還很冷,還在“觀望”,它們不會為了“國家的GDP”而出手,只會為了“自己的市場”而出手。經濟的活力離不開資本的活躍,但社會投資的全面啟動需要一個過程,只有當政府投資達到一定規模,足以刺激各種需求活躍起來,它們才會“跟進”。所以,眼下在政府投資的刺激下,出現了項目開工多信貸放量大等經濟熱點,應該視之為市場的積極反應,但要到民間資本的熱情全面釋放,才能推動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健康快速發展的軌道。

  同樣,對於資本市場的活躍,也可理解這是市場信心全面恢復的真實表現。信心對於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金融危機之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與信心的喪失有很大關係。眼下,股市房市比較活躍,有剛性需求在壓抑之後開始釋放的因素,有土地偏緊存量供應相對不足的因素,當然也有國際熱錢游資的投機因素,所有這些緣由,至少都能說明各方信心在恢復重拾,這是好事。有位“看空派”經濟專家前段時間碰到筆者也表示,“現在市場人氣和信心的確都起來了,這對實體經濟的恢復是有利的”。

  所以,在經歷了中國經濟增長由高到低,再由底企穩回升的過程之後,我們更應以動態發展的眼光來看待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冷冷熱熱。冷與熱的共生,未嘗不是經濟生活的自然狀態,如果一冷就放,一熱就壓,倒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了。寬容視冷熱,理性推政策,應該是一種心態,一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