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台灣觀光政策 需要有所檢討

http://www.CRNTT.com   2009-08-05 11:49:15  


這種單調的景點聚會,大陸遊客很難再去第二次。
  中評社台北8月5日訊/大陸遊客大量進到台灣旅遊,必然會形成各自對台灣的看法。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楊照今天在《聯合報》發表文章“他們真的來過台灣?”認爲台灣現在已經到了“重新檢討這種觀光政策”的時候。文章内容如下:
 
  我接觸過的中國大陸朋友們的“台灣經驗”,明顯呈現兩極分布。一部分感到台灣缺乏吸引力,完全沒有再來的慾望;另一部分卻愛極了台灣,講起台灣就眉飛色舞,對台灣如何如何好,講得頭頭是道,讓經常批評台灣的我,聽了都覺得難免有點尷尬地想:“台灣有這麼好嗎?”

  再進一步看,兩種人“台灣經驗”的由來,劃分明白。討厭台灣的,幾乎都是隨著觀光旅行團團進團出;相反地,喜愛台灣的,則是以私人考察訪問形式來的,而且通常來過不只一次兩次。

  有限的抽樣,至少提醒了我們:當時開放陸客觀光時,很多人提過的擔心,正在成為事實。

          沒準備好 拿什麼招待人家

  一來擔心我們的觀光業軟硬體準備做得如何,真的能提供對的、好的服務嗎?民進黨執政時,長期封閉陸客觀光,結果給了台灣觀光業者不切實際的渴望,當生意不好做時,腦袋裡就想“要是開放陸客就好了!”將開放陸客觀光看作萬靈丹,卻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情認真去想:“真的開放了,要拿什麼吸引陸客喜歡台灣呢?”許多不合格、會留下強烈惡感的做法,沒有人負責去改革、去升級,真的開放了,沒準備好的部分就露底了。

  二來還擔心團進團出的形式本身,必然帶來不愉快不舒服的經驗。團進團出的旅行團一定只能安排最基本的“大眾路線”,讓陸客看到台灣最俗濫的一面,不能有什麼深刻、多樣的體驗。

           團進團出 看不到人情風光

  台灣真正最精采的,是台灣人的生活內涵,看待生活、看待人的自然自由方式。就算是看大山大水,同時看到大山大水間的台灣人,才更能觸發感動。這種生活細節上的溫情、熱情與豪情,中國大陸來的客人尤其容易比對感受。然而,目前團進團出的形式,實質上讓陸客看不到真正的台灣人,只接觸了以招待陸客維生,做生意的一小群人。陸客吃的是大飯店或觀光景點特別賣給觀光客的食物,逛的是專門讓觀光客逛的紀念品街,他們到了台灣,卻又等於沒到,然而,過程中留下的印象,不論是平淡乏味,或庸俗不愉快,都算在全體台灣頭上。

  擁有基本自由的人,才能體會一個自由社會的生活美好。團進團出的“防賊”形式,剝奪了陸客自由,同時也就剝奪了他們真實認知、評價乃至享受台灣的機會。這種狀況下開放的觀光,簡直是跟台灣自己過不去,越多人用這種方式來,就有越多人因此討厭台灣,失去了對台灣的好奇,以為台灣不過就是如此,有什麼值得珍惜的?

  推廣“生態旅遊”是展現台灣多元樣貌的好事,不過至少針對大陸觀光客,如果還是不給他們自由決定行程的空間,有多少團會捨一○一大樓、阿里山、日月潭去走“生態旅遊”路線?一大團拉到生態景點,又能有什麼徜徉優游樂趣呢?

  該是可以重新檢討這種觀光政策的時候了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