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一輪宏觀調控來臨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08:19:39  


 
  而1月份資金總回籠壓力就達到1.2萬億~1.4萬億元,即使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估計僅能回籠10000億元左右,還有2000 億至4000 億元左右的回籠缺口。此次央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可直接回收貨幣3000億元左右,基本彌補了這個缺口。

  然而,央行為什麼不使用定向央票而使用準備金來回籠過剩流動性呢?

  一般認為,國內貨幣政策的緊縮會採用以下工具和路徑: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回收流動性的規模、提升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直至提升存貸款基準利率。

  石磊分析,定向央票回籠貨幣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回籠流動性在短期內的效果是一樣的。但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具有更為明確的緊縮政策信號意義,而且長期效力較定向央票更大。因此,只有當央行認為流動性需要持續收緊才會使用這一工具。

  確實,回收流動性只是此次緊縮一個重要原因而已,導致央行此次突然緊縮的更直接導火索在於——1月份商業銀行突擊貸款,市場傳聞進入2010年的第一周,商業銀行以日均1000億元的速度向外發放貸款。

  稍早前,央行召開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防範信貸風險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加強貸款用途管理,防止變相使用銀行貸款作為項目資本金。同時強調,將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實體經濟的信貸需求,切實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盡量使貸款保持均衡,防止季度之間、月底之間異常波動。

  “該打的招呼都已經打了,但是1月份的信貸還是這麼狂熱,央行也該出手了。在我印象中,這是央行去年提出管理通脹預期後,較為嚴歷的一次行動。”一位接近央行的學者說。

  全面緊縮開始

  文章分析,此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距離上次上調行動已有13個月之久。2008年6月7日,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一個百分點,至17.50%,不過,時過三個月,由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央行停止緊縮行動,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央行此次緊縮後,1月21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2009年強勁的經濟數據。在2009年,中國率先從金融危機中復甦,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在2009年12月,出口增速一年來首次轉正強勁增長17.6%。分析師普遍預期,2010年經濟增長將更高於2009年,伴隨全面復甦態勢,寬鬆貨幣政策開始退出。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教授說:“此次上調準備金率的象徵意義更大於實質意義,事實上,與美國不同,中國的利率並未完全市場化,所以上調準備金率並不是所謂的‘重斧’,未來的緊縮力度會加大。”

  中信證券的諸建芳和孫穩存指出,此次提高準備金率力度並不是很大,但是政策的宣示意義更大,是政策退出的標誌性一步。這意味著政策將根據經濟的狀況,逐步退出,實現正常化。

  在2009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定調2010年宏觀經濟政策主基調,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面對此次央行緊縮,部分專家認為,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未轉向,目前仍屬於操作層面上的結構性微調。

  前央行副行長吳曉靈公開表示,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只不過是中央銀行調整商業銀行頭寸的一種手段,其實沒有發生貨幣政策根本轉向。

  “雖然適度寬鬆貨幣政策在字面表達上沒有改變,但是我們觀察央行的政策實質,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從實際操作上,貨幣政策已經發生轉向,提高準備金率就是緊縮。”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說。

  實際上,央行提高準備金率的前一天,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11條”),這是在“國四條”發布之後又一調控地產的重舉。

  “11條”的最大特點就是由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而不是由各相關部委分頭髮布調控措施。同時,與以往政策比較,嚴格二套住房購房貸款管理,在字面上罕見的不再對二套住房單獨區分出“改善型普通自住房”。

  “很明顯,貨幣收緊和房地產系列調控顯示,針對目前的流動性過剩、資產價格泡沫和產能過剩問題,新一輪緊縮已經來臨,隨著各種緊縮措施落實,將會回籠流動性,同時改變市場預期,緩解通脹和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劉元春說。

  劉元春預測,未來貨幣政策收縮最嚴歷的還是加息和窗口指導,如果通脹和房地產價格持續走高,央行會推出非對稱加息,就是貸款利率上調幅度大於存款,原因一是在於通過貸款利率加大投資成本,調控投資過熱;二是在於避免存款利率提高影響消費。而窗口指導就是重回2008年通過行政調控商業銀行信貸季度投放額度的做法,更具嚴厲性!

  而中信證券認為,後續政策調整還將繼續實施。首先,公開市場操作和窗口指導將加強;其次,存款準備金率將可能繼續調整;第三,加息可能提前,在2010年將加息54個基點。加息的時點可能提前至年中左右;第四,人民幣兌美元小幅升值3%~5% 左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