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奧運冠軍當官的體制陰影

http://www.CRNTT.com   2010-06-08 08:38:38  


 
國外運動員的賽場內外
 
  許多外國運動員將運動和比賽作為業餘愛好  外國運動員許多都是業餘選手,他們將運動和比賽作為業餘愛好,體育競技並不是他們上大學的唯一追求和目標,他們的專業選取和他們以後的職業理想密切相關。很多奧運冠軍,甚至連平時的訓練經費,都是要自己通過募捐、申請國家資助、申請企業贊助等形式自己籌集的。當然,在這種模式基礎上,還有一整套健全和運轉良好的商業模式和激勵制度,比如俱樂部制和職業聯賽制等。運動員的職業選擇自由度很大,他們正常的上大學,憑興趣選擇自己的專業,並靠所學專業謀得職位。在運動場上他們是運動員,而在社會上,他們還擔任各種角色。
 
  大學生冠軍的理想:成為一名獸醫  國內的奧運冠軍大多是取得冠軍身份才有機會去大學深造,而國外的奧運冠軍卻大部分為業餘選手,他們從事著與體育毫無關系的工作,而且所學專業也是五花八門,大部分完全與體育不沾邊。可以看看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奧運冠軍的履歷:

  射擊女子飛碟多向冠軍,澳大利亞人芭羅琦,31歲,職業是“農業保護官員”,大學所學專業是農業科學。

  柔道女子78公斤以下級冠軍,日本人阿武教子,28歲。大學所學專業是法國文學,目前的職業是警察。

  賽艇女子單人雙槳冠軍,德國人斯托姆波羅絲姬,29歲,是一名時裝設計師,所學專業是服裝設計。

  射擊女子飛碟雙多向冠軍,美國人洛德,年齡25歲,大學生,所學專業是“動物和獸醫科學”,其最大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獸醫。
 
賽場不應當是通向官場的終南捷徑
 
  奧運冠軍第一句感謝的應該是每一個納稅人  長期以來,中國體育一直延續50年代以來蘇聯、東德等國家的做法,以國家之力培養體育尖子,用來在國際比賽中把西方國家運動員比下去,以證明某些部位的強大。究其本質,舉國體制乃是依靠財政撥款,也就是靠納稅人的金錢以獲取體育競技成績。
  
  有專家曾測算,中國一塊奧運金牌的成本,相當於7億人民幣。一塊奧運金牌的背後,除了運動員的多年努力,國家機器的長期運轉,還藏著多少納稅人的血汗!從這個角度看,奧運冠軍第一句感謝的確實不應當是他的父母,也不當是國家,而是中國每一個納稅人。是他們不知不覺中被投入到舉國體制的體育項目中的血汗錢,讓運動員走上獎台,乃至政壇。 
 
  體育明星的出路更多的應當是娛樂業與商業  現在看來,舉國體制的中國體育,可說是計劃經濟最後殘餘。在此體制下,既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也沒有市場經濟內蘊的公平透明原則,而最重要的投資者——納稅人,既無法對競技體育資金的投入使用擁有知情權、決定權,也無法真正參與舉國體制下的體育項目。他們得到的唯一回報,或許就是以舉國之力而謀得的金牌狂歡下的大國崛起、民族騰飛之幻覺。然而,體育的本質當是娛樂、健身,體育產業應當是商業化、市場化而非政治化。因此,體育明星的出路更多的應當是娛樂業與商業,而非政壇。畢竟,賽場不應當是通向官場的終南捷徑。
   
  當賽場通往官場,全民體育就是一個華麗的夢  體育應當商業化和娛樂化,我們這里卻紛紛納入巨大的體制內去循環了。主教練是正處級官員,冠軍退役後直接當官,這就是所謂的中國特色。如此這般,情何以堪?當賽場通向官場,而所謂全民體育,也終究敵不過舉國體制的蠻力,被埋葬在納稅人金錢壘造的華麗廢墟之下。(來源:搜弧評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