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略目標的模糊性、戰略手段的精巧性和戰略運籌的隱蔽性,正是奧巴馬政府一直奉行的“巧實力”戰略在中東的具體體現。 |
中評社北京4月3日訊/自1月突尼斯爆發革命到當前利比亞逐漸滑向內戰邊緣,中東和北非地區正經歷自二戰以來的最大地區變化。
面對這一歷史巨變,奧巴馬政府到目前的表現可用三個詞形容:其一是謹慎。針對埃及變局,奧巴馬政府揣摩再三,才決意“棄穆”;面對利比亞亂局,奧政府與其歐洲盟友相比顯得相當“低調”,不斷辯解自身政治目標和軍事行動的“有限性”。其二是矛盾。對突尼斯、埃及是一張面孔,對也門和巴林則是另一張面孔;以防長蓋茨為代表的軍方有一套主張,而以國務卿克林頓為代表的文官則又是另一套說辭。其三是模糊。目前,無論是在美國政府、智庫還是在媒體,多數人還在就事論事,迄今未見如前任布什政府那樣的全面戰略;奧巴馬29日的對利政策講話更像一種政治宣誓,而非政策構想的系統闡釋。
針對這些特征,我們不僅要問:是奧巴馬政府到目前為止還在危機處理,對局勢發展心中無底,因而走一步看一步?還是其早有系統謀劃,在布什“前車之鑒”基礎上學會了故意掩飾自身戰略?總之,我們的問題是:奧政府目前是否已有一個涵蓋中東北非地區的“大中東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