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治理結構性通縮關鍵在於壓縮產能

http://www.CRNTT.com   2012-08-15 08:32:20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訊/中國7月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符合預期,但下行空間已經不大。各項數據說明,中國宏觀經濟的嚴峻程度超過預期,經濟下行趨勢在7月仍然沒有被遏制住,8月上旬情況照舊。雖然未來貨幣政策仍有較大的寬鬆空間,但實踐已經表明,單單靠貨幣政策刺激,意義不大,反而容易引發通脹預期和房價預期反彈,造成GDP回升,通脹率和房價跳漲的可能性加大。當前,若不採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繼續觀望,僅僅靠市場化解,三季度經濟數據很難樂觀。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農業銀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文章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最大問題不是GDP的下滑,也不是企業掙不到錢(虧損面擴大),深層次的問題是,企業去庫存的壓力很大。而企業之所以不敢增加庫存,不是庫存超規模,而是被過剩產能所壓制。

  以鋼材市場為例,雖然焦炭和鐵礦石價格也在下跌,但跌幅遠遠低於鋼材市場價格的下跌。7月包括8月上旬,鋼鐵企業陸續大幅度降價,即使賠本也不在乎,但市場仍然沒有顯著好轉。實際情況是,價格再低,人氣也無法聚集,很少人購買;相反,價格剛剛小幅上漲,過剩的產能立即釋放,又將價格壓了下來,而且再創新低。

  企業很難賺錢,這就是目前中國鋼鐵業以及實體經濟的現實,而原因正是產能過剩。在中國24個重要工業門類中,21個工業門類嚴重產能過剩,平均過剩水平達到35%以上。不僅鋼鐵行業、建材行業如此,采掘業和機械加工業同樣嚴重產能過剩,這是市場低迷、信心低迷的主要原因。比如7月采掘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6.2%,環比下降3.7%,成為推動PPI下行的重要推手。其他生產資料的出廠價格也降幅很大,這導致工業制成品價格基本都在下跌,結構性的通縮已經顯現,成為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的最大麻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