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夏斌:城鎮化戰略應當明晰的十二個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07-14 09:32:03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訊/實現城鎮化,可以說中國目前幾乎沒有現存的可完全沿用的制度與政策,而是需在國民經濟方方面面的領域進行改革。因此,當前實施城鎮化戰略就是進一步推進改革。經濟參考報日前發表國務院參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文章如是說。文章全文如下。

  1.什麼是城鎮化

  用經濟術語講,城鎮化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在區域空間上的聚集。具體從衡量提高城鎮化水平的角度看,在中國當前,要提高城鎮化率的真實水平,除統計上意味著農村人口的減少,城市人口的增加之外,就其實質而言,而且在當前也是最難辦的是,當農民離開農業和土地進城就業後,能否同樣享受市民的公共服務與福利待遇,城市環境能否保持相對的宜居。

  2.城鎮化對總體經濟意味著什麼

  隨著大量農民遷入城鎮,在農業總產出繼續保持不變甚至增加的情況下,就總體經濟而言,農民能進城就業,意味著一國經濟總體的薪酬收入在增加,從而可增加消費,推動工業產出的維持或者增加(就社會、政治而言,是縮小了城鄉分配差距,有利於穩定社會)。另一方面,隨著大量農民進城,城市面積在擴展,城市要新增包括住房、水、電、氣、排污、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從而可推動一國投資。因此,就經濟而言,城鎮化率的提高,意味著消費與投資的增長,意味著內需的擴大,意味著GDP的增長。

  3.城鎮化與工業化、經濟可持續發展

  各國經濟史表明,城鎮化與工業化高度相關。城鎮化水平的提高,是工業化(包括農業產業化)的相伴產物。推動工業化(包括今天所提的信息化)的進程,必然同時是在推動城鎮化率水平的提高。中國30年多年的改革開放史也表明,儘管改革開放初中央並未提出城鎮化戰略,但隨著30多年來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鎮化率同樣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1%。而且,哪個地區工業化水平高,自然城鎮化率水平(甚至是城鄉一體化水平)也相對較高。因為工業化率水平的提高,意味著一個地區的城市中,工業就業人口在增加,農業就業人口在減少;工業產值占比在增加,農業產值占比在減少。

  城鎮化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係,儘管兩者定義域不同,但是有交集。由於城鎮化進程客觀上推動了投資與消費的增長,自然就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但是,要全面完成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歷史任務,就不僅僅局限於城鎮化的內容。因為城鎮化率的提高,直接意味的是僅僅帶動與新增城市人口相關的消費與投資的邊際增長部分,而涉及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相當繁多、複雜。其不僅僅涉及與增量和存量城市人口相關的消費與投資增長問題,從機制與體制改革角度看,還涉及經濟總體中以城市經濟為主體的結構調整、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產權的改革、要素價格的改革、企業治理以及對外開放政策的調整等等各方面的制度改革內容,可以說涉及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改變的內容。因此,推動城鎮化戰略,是有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但要從根本上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恐還需要進行一系列除城鎮化所涉內容之外的制度改革。

  4.城鎮化與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用現代工業、信息等先進技術改造傳統農業(以新增投資為支撐),形成規模經濟,以提高農業生產率,解放了部分農業勞動力,從而給城鎮的工業發展和就業提供了可能條件。因此,隨著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會帶來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的關係,可以說是近似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關係,都是有助於城鎮化率的提高。所不同的只是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在產業統計種類歸屬上的差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