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2014,嚴防“鐵銹時代”降臨

http://www.CRNTT.com   2013-12-28 09:24:15  


 
  化解產能過剩,固然要統籌考慮就業、銀行資產、社會穩定等多重影響,分行業消化、轉移、整合一部分產能,下決心淘汰一批產能,但是,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徹底轉變政府職能。長期以來,一些地方政府習慣於通過土地、稅收優惠來吸引投資,用政策代替正常的市場配置,導致盲目投資、重複建設大量湧現,各地產業高度趨同。據統計,各地“十二五”規劃中就有16個省區市把鋼鐵作為重點發展產業、20個省區市把汽車作為重點發展產業。

  由此可見,化解產能過剩,根本的是要使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摒棄以創造新的投資需求來消弭過剩產能的傳統做法,通過減少政府的干預,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的作用,來最終抑制我國產能的盲目增長。各地要轉變化解過剩產能的思路,努力劃清政府與市場的界限。要用“負面清單”的思想方法,告訴企業不能做什麼,至於能做什麼、該做什麼,企業應根據市場前景進行規劃。只有在市場內生驅動之下,才能保證企業產能的布局、擴張、結構和整個市場的需求結構之間相吻合,才能抑制產能過剩。

  政府要轉向塑造良好政策環境

  各地政府部門也須隨之轉變,從過去衝到第一線招商引資、擴大投資,轉到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制定標準、保護環境、支持創新等上來。

  第一,宏觀經濟波動程度與產能過剩程度成正比,而投資與產能的形成之間又有一定時間滯後關係。因此,政府部門要從熨平宏觀經濟波動入手,保持經濟的平穩運行,減少經濟波動中投資預期的偏差造成的產能過剩情況。

  第二,信息不對稱會造成企業的過度投資以及預期偏差。而政府部門在收集、處理、分析信息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應加強政府信息服務和指導功能,建立產業經濟信息發布制度。對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實施重點管理,建立判斷行業產能過剩衡量指標體系,利用行業景氣指數,對行業產能進行合理調整。

  第三,優化和完善各地政府的投資體制和政績考核指標,嚴格控制信貸,從源頭上減少不合理的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控制新增生產能力的增長速度,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的發展和出口,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

  第四,我國產能過剩是一種低水平的結構性過剩,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加快企業兼並重組的步伐,減少行業內的過度競爭,完善企業競爭、破產、兼並、擴張等方面的市場規制,引導和支持具有較強實力的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併購,使生產能力和市場份額集中於優勢企業。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馬濤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