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一輪價稅財配套改革的基本思路

http://www.CRNTT.com   2014-03-23 09:28:11  


在經濟規模龐大、利益主體多元、經濟關系錯綜複雜的情況下,單項改革難以推進,效果也不明顯,必須進行整體協調改革。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訊/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以資源稅從量變從價的改革為契機,推進“從煤到電”的相關配套改革,理順資源能源、不動產等基礎產品價格,逐步積極形成基礎品層面競爭性的市場體系。同時,在此基礎上進行資本市場、國有資產管理和金融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一、改革面臨的局勢

  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梁季文章表示,30多年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務能力明顯增強,這一切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紅利”的釋放關係密切。上世紀80年代,中國以“分灶吃飯”財政體制為宏觀層面的突破口,啟動經濟體制改革;1986年又曾設計“價、稅、財聯動”配套改革,但其後由於種種主觀、客觀原因而擱淺;1994年的財稅配套改革具有裡程碑意義,使上世紀80年代已反覆探討的價、稅、財聯動改革,在價格調放基本完成於“治理整頓”低通脹期之後,又乘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東風,推進打造與市場經濟相匹配的以分稅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體制和多稅種複合稅制。1994年配套改革改變了以往各級政府按照行政隸屬關係組織財政收入的模式,從源頭和機制上理順了政府與企業、中央與地方分配關係,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形成、生產要素在國內外兩個市場自由流動、企業公平競爭和宏觀間接調控體系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基礎,促成了此後延續至今的國民經濟活力釋放和又好又快發展。

  但也必須看到,分稅制改革的任務至今尚未完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遠未完善。目前儘管中國大多數一般性商品價格已由市場供需關係決定,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但是,基礎能源領域的資源配置方式卻仍以政府行政命令和審批權力為主導,且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有擴大、強化和常態化趨勢。處於產業鏈上游的基礎支撐性產業、資源產品和能源產品(尤以電力為代表),對中下游產業和國民經濟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審批”經濟導致價格形成機制扭曲、產品價格無法真實正確反映產品的稀缺程度、供求關係以及生產環境成本,自上游開始誤導中下游微觀企業資源配置行為,致使自“九五”計劃便提出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舉步維艱,節能降耗在關鍵、重點領域近乎流於空談,資源環境瓶頸制約日趨收緊,經濟結構調整屢屢受挫。近年來經濟發展中最為突出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矛盾,以及相關摩擦和消極現象,大多數源於此或與此密切相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