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走中國自己科技創新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16-03-04 08:02:54  


經過長期努力,我們在一些領域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完全有能力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
  中評社北京3月4日電/本次“兩會”,將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提出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對於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走科技創新路是必然選擇 

  中國網刊登國防大學教授紀明葵文章表示,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發展主要靠引進上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基本是利用國外技術,早期是二手技術,後期是同步技術。如果現在仍採用這種思路,不僅差距會越拉越大,還將被長期鎖定在產業分工格局的低端。在日趨激烈的全球綜合國力競爭中,我們沒有更多選擇,非走自主創新道路不可。必須採取更加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在涉及未來的重點科技領域超前部署、大膽探索。

  受發達國家技術制約,在引進高新技術上不能抱任何幻想,過去我們弱的時候,誰都想賣給我們過時技術以謀取暴利。今天我們發展了,誰都不願賣技術給我們,因為怕我們做大做強。尤其是國防科技核心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核心技術是各國的“定海神針”、“不二法器”,怎麼可能賣給我們呢?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T700級碳纖維比鋼鐵輕,比鋼鐵硬,是國防軍工和民用工業的寵兒,F-22用的是碳纖維造價為3.5億美元,大約相當於5架波音737,過去中國要造火箭發動機只能向西方進口,而且受到嚴格限制,每公斤要1萬美元,我們經過五年的刻苦攻關,突破了T700級碳纖維生產工藝,使T700級碳纖維每公斤價格變成200元人民幣。石墨稀在國際市場5000元一克,我們自己突破生產技術後變成3元一克。因此,在高技術領域不可能買到任何先進技術,只能靠自己。同時,我們也不能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要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

  走科技創新路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要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過去我們搞“兩彈一星”等靠的是這一法寶,今後我們推進創新跨越也要靠這一法寶。要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條件,發揮好我們的優勢,加強統籌協調,促進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環境,形成推進創新的強大合力。對一些方向明確、影響全局、看得比較准的,要盡快下決心,實施重大專項和重大工程,組織全社會力量來推動。

  用技術創新轉換生產模式 

  文章認為,要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整體提高先進製造業水平。我們是一個大國,在科技創新上要有自己的東西。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培養和吸引人才,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東莞經濟發展已經進入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的新常態,面對傳統動力減弱及區域競爭加劇的新情況,他們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加快形成新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而機器人產業就是東莞“促進人口紅利向機器人紅利轉變”的重要一環。

  2015年之前,東莞長盈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打磨車間通常需要安排650名工人維持10條生產線的運轉。密集的人力投入,一直是這家成立於2010年的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謀求立足之地的關鍵要素。

  然而,在新的經濟大潮中也出現了同全國一樣的顧工難的現象,原有的兼價勞動力隨著經濟轉型回歸本地企業,另一方面顧工成本也在不斷提高,仍然按照傳統依靠兼價勞動力成本促發展的老路已經走不通,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出現和工廠要大量負擔員工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的增加,也使產品的副加值擴大,只有走減少人力、擴大制動化生產的新路子才能應對新的情況、新的挑戰。如今這家工廠新的打磨車間雖仍擁有10條生產線,卻只需要不到30名工人即可正常運轉。60台機器手臂與10條自動傳送帶,代替了過去650人的工作,勞動生產率平均提高65.25%,產品合格率平均由89.04%提高至94.44%,單位產品成本平均下降9.98%。

  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統計自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以製造業和加工貿易著稱的東莞企業累計申報“機器換人”專項資金項目共1262個,總投資達103.84億元。完成轉換後可減少用工71253人。

  企業實施機器換人不僅解決了用工難,也是工業製造自動化、精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和產品品質提高的必然要求。目前東莞已擁有約400家智能裝備製造企業,從業人員約55000多人,201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約260億元。力爭2020年該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的目標。

  走自動化、精確化生產創新之路,是中國進入智能生產的必由之路。在勞動人口紅利下降、社會保障難度加大的情況下,減少勞動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減少消耗是中國商品占領國際市場的先決條件,廉價高品質的產品是市場的自然選擇,在互聯網(W+)的時代已經進入了定制式生產模式,沒有產業升級,創造生產模式,將第一、二、三產業有機結合就不可能發揮產業的最大效能。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