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潘錫堂:文化交流締造兩岸雙贏新機

http://www.CRNTT.com   2016-11-23 00:10:00  


 
  四、代結論—從交流合作開創兩岸文創產業更多契機

  由大陸文化部所轄的中華文化聯誼會主辦的“情繫八桂:兩岸文化聯誼行”於2010年8月16日在廣西南寧揭幕,近兩百位兩岸藝術文化界人士匯聚南寧,進行兩岸深度文化藝術交流,其中文化創意產業的交流是焦點,備受關注。“情繫系列”活動是兩岸藝文界交流的盛會,會中由時任大陸文化部副部長的李洪峰、時任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的馬飆,會見陸委會前主委張京育所率領台灣藝文界人士,其中不乏台灣藍綠政黨卸任政務官與會,而備受矚目。

  與此同時,廣東省經貿文化交流團,也於2010年8月16日在時任省長的黃華華率領下抵台,展開為期一週的“台灣.廣東週”活動,除了對台採購逾60億美元商品,又以文化交流中的文創產業交流,備受關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2009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八大載體,其中一個重要載體,就是建設“珠江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圈”。可見兩岸文化創意產業交流的重要性之一斑。

  眾所周知,文化要有互動,才能有源源活水,因此兩岸文創交流,應該時時保有“請進來、走出去”的熱絡,才能將文創產業的格局打開。尤其,近年台灣的“行政院”文建會”通過“文創法”,大陸也將文創列為重點發展項目,兩岸無論是政府、產業、學界,都將文化創意產業視為發展重點,積極運籌帷幄。其實,兩岸各自有著優渥的資源,可以開創文創產業的未來。而兩岸文創現階段的交流形式正從萌芽走向茁壯,有賴更多的互信與合作,才能打開兩岸文創合作的大門。

  事實上,兩岸都握有開拓文創契機的關鍵──文化資本,儘管在應用形式及執行力上有所差距,但是如何創新與活用中華文化,並與現代觀察、市場期待與科技互為結合,將之轉化成文化資本,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能否成為下一個經濟推手的關鍵。

  舉凡文學、技藝、建築、書法、戲曲藝術、寫意水墨、儒道思想,都是中華文化的智慧結晶。再加上全球市場對於中華文化的需求與仰慕,從1926年普契尼的“杜蘭朶公主”,1998年迪士尼借用“花木蘭”,到2000年李安“臥虎藏龍”的實踐,都證明了中華文化的旋律與傳奇,不但沒有被遺忘,還可以跨越種族與語言。
近來,兩岸都漸漸發現這項資本的重要性。例如老牌食品大廠義美獲得故宮授權,以故宮鎮館之寶“肉形石”及“翠玉白菜”為題材,推出“故宮之美”禮盒,市場反應熱烈。可見兩岸文創產業,各自握有開啟中華文化寶庫的鑰匙,均企圖將文化資本產業化。兩岸各有各的優勢與風格,想要從中脫穎而出,就要瞭解彼此的優勢,並善用豐富的文化資本及執行力。

  兩岸展開文化交流以後,彼此漸漸發現各自的優勢,台灣相較於大陸,優勢在於文化內涵、創新,再加上多年與全球交流的經驗,能以全球語彙傳遞文化內涵,並且轉化為能行銷全球的創意商品。相較於此,大陸文創產業對於文化內涵的應用較為傳統,但其優勢在於,市場潛力大、政府編列大筆預算支持,以及日漸提升的人文素養。

  其實,兩岸文創產業可以結合雙方的優勢,台灣擅長文化資本的運用、文化內涵的傳遞及價值鍊的整合,大陸可開闢市場與在地管理。兩岸文創可朝“分工、互利、雙贏”的方向進行,但此模式要臻於成熟,有賴兩岸交流更緊密及建立長期的合作平台,以對接與互補方式開創更大的市場。

  總之,兩岸文創交流的優勢在於同文同種,因此溝通上更為順暢,能夠開啟更具深度的對話。儘管兩岸在許多方面有所差異,但是差異往往能創造更多元的火花,並且朝著“同中存異”的方向前進,讓交流為文創產業創造更多的契機。

  此次論壇的主題是“中華文化的守本與創新”。在為期兩天的交流研討期間,與會專家學者將圍繞中華文化本根對現代社會發展與建設的價值、中華文化創新的方向與路徑、兩岸攜手推動中華文化的守本與創新、中華文化與兩岸青年體驗式交流。等子議題展開研討與交流,為進一步夯實文化自信、探討中華文化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論壇協辦單位有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中評智庫基金會、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承辦單位為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和文化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