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經訪談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對美外交破局須穩定歐洲

http://www.CRNTT.com   2021-06-26 00:03:06  


 
  我們還要從歐洲內部的地緣政治結構看待問題。比如,中國和中東歐區域合作關係非常密切,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已經形成了茁壯發展的17+1機制(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即使2021年3月立陶宛退出該機制,“16+1”的合作模式仍在高效運行。西方學者的研究也指出17+1機制是嵌套在一帶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大戰略裡的一個強勁環節,中東歐區域內國家加入 17+1 機制並不僅僅袛是受經濟利益驅使而已[28]。中東歐國家素以主張對俄強硬而著稱,但是我們看到他們並不排斥與中國展開廣泛多元的合作共贏。

  此外,從理論上講,特朗普時代國際間大國博弈的核心焦點是中美,拜登時代則除了中美,俄歐之間的矛盾似乎也將隨著拜登的拉攏一邊打另一邊的策略而變得更加尖銳化和顯性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歐關係處理比較好,中國甚至有可能成為俄歐之間的某種調解人,因為美國一意希望看到俄歐間強對抗,而中國則反而希望看到二者相對緩解,這事實上也有利於中國的“一帶一路”宏觀戰略。在英國脫歐成功的背景下,若從國際地緣博弈的角度看,則歐亞大陸若能相對較團結,那以海洋系為背景的五眼聯盟英語類國家就更難以對中國進行有效打擊。自然,本文所說的並不是呼籲中國對歐無條件妥協,本文的核心意旨在於闡述就應對拜登時代對華戰略而言,中國可以將歐洲繼續當成一個潛在的“朋友”求同存異,謀取某種形式的平衡與雙贏。我們需要記得,既然拜登試圖發起的是一場帶有意識形態領域角逐色彩的競爭,那在一定程度上團結歐洲,爭取歐洲支持,就反而會更有力地破除拜登意識形態戰的相關理論論述和鋪陳。美國固然可以在拜登的領導下重新訴求與其傳統盟友的合作,但中國在此前一段時期與歐洲開展的各項、多領域、多層次合作又豈會一筆抹殺?而且相對於美國國內目前政治極化盛行、民粹主義高漲的現況,中國的持續政策高度穩定當然也會對清醒的歐洲政治精英有一定的吸引力。在特朗普時代,歐洲政治精英的無所適從,進退失據,很大程度正是由於美歐早已綁定的傳統盟友關係,現如今雖拜登歸位,重新強調此種關係,但歐洲政治精英們難道就完全不會擔心特朗普或類似的美國右翼民粹勢力的捲土重來[29]嗎?如果他們一意走戰略投機的道路,在拜登時代將歐、俄關係完全毀棄,將歐中合作完全封殺,那麼一旦未來美國右翼民粹重新抬頭執政,進而降低美歐關係,歐洲又將何去何從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