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聯合報:台灣必須擺脫自我沉陷的漩渦

http://www.CRNTT.com   2008-10-15 11:27:55  


  中評社香港10月15日訊/臺灣《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強調“台灣必須擺脫自我沉陷的漩渦”。文章說,“沿街叫賣的民主,只是廉價的民主;不能透過論辯解決問題的‘國會’,不會比菜市場的民意高明”。目前的臺灣,“可以說台灣儼然處在一個自我下沉的漩渦中,無法自拔”。全文如下:
 
  外有國際金融風暴激盪,內有扁家貪腐疑雲纏繞,加上新政府施政難孚民眾期待,使台灣陷入經濟與政治的雙重低迷。但撇開非操之在我的國際因素不談,以台灣人民一向的拚勁和智慧,豈會無法超越此一困境?

  台灣當前的政經情勢,距離人民對三月政黨再輪替的期待甚遠;其中,除了新政府的表現不如人意,其實有更深刻的因素值得我們省思。第一,政治虛無主義氣氛瀰漫,使朝野陷入無休無止的對立和拉扯;政治無法解決眾人的問題,反而成為人們苦惱的根源。第二,在政治操弄下,社會情緒變得憤世嫉俗,動輒譏誚謾罵,拒絕理解,也缺乏同理心。結果,冷嘲激盪熱諷,徒然製造更多忿懣。第三,社會中間地帶表現得相當疏離,理性、中道的聲音無法浮現,使得社會互信不易建立,也使傾斜的價值難以匡正。

  觀察目前的政治景象,有點像回到當年民進黨執政前的狀態:朝野僵峙,多數黨缺乏方向感,少數黨採取粗暴的杯葛,看不到就事論事的理性問政。從毒奶事件的反覆不休、葉金川細故遭到勒頸,到民進黨杯葛所有兩岸政策,乃至陳水扁天天下鄉煽惑群眾挑戰司法,可以說台灣儼然處在一個自我下沉的漩渦中,無法自拔。試想,扁政府的八年積垢未清,台灣政治如果又墜回過去的覆轍,那麼人民這八年的煎熬豈不是全白過了?

  稱這是個“下沉漩渦”,因為它只會把台灣帶向更令人窒息的境地。對照八年前後的變化,台灣的經濟出路更窄,族群的包容彈性更小,民眾不滿一切的情緒更強烈,社會共識的凝聚更為不易,政治上解決問題能力也更薄弱。攬鏡自照,別說台灣的民主形象已殘破不堪,人民會滿意“國家”目前的情景嗎?

  更別忘了,八年前陳水扁當選“總統”,是靠著“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的訴求而受到民眾付託;結果,他不僅未把台灣帶向更開闊的境地,反以個人貪腐失德將台灣拖著與之俱沉。至今,陳水扁還在利用他濫權取得的情資煽惑群眾,恫嚇司法。就算民進黨無力與扁切割,有主見的公民能眼睜睜看著“國家”顏面和民主正義,皆被他踩在腳下嗎?

  我們之所以認為台灣“政治虛無主義”氣氛瀰漫,主要就是眼見目前的政治只剩下“權謀”的計算,人民的福祉已被他們拋在腦後。馬政府分明已窘態畢露,卻為了顏面不肯調整內閣職務;民進黨八年執政之失德失能有目共睹,卻以為對馬政府百般譏諷即能反證自己的才德,這是什麼精神勝利法?再說,馬政府對於大陸的開放政策,確有一廂情願之虞,但方向至少是正確的。反觀民進黨的一味杯葛,除了“逢中必反”的原始本能,難道覺得台灣還沒吃夠“鎖國”八年的苦頭?

  從長遠看,民進黨要做的其實不只是和阿扁“切割”而已,而是應重新省思自己從政的初衷,除了追求權力,還剩下多少民主信念和道德理想?比起八年前,民進黨當年擁有的道德形象,如今已經破產;當年標舉的政治號召,如今已泥足難行;當年澎湃的政治動力,如今只剩反中與反藍的躁動。若不能拿出新的作為,再走無限抗爭的老路,還能吸引誰追隨?

  民主走到這個地步,台灣人民也應該對政治的本質有深一層的認識。沿街叫賣的民主,只是廉價的民主;不能透過論辯解決問題的“國會”,不會比菜市場的民意高明;而人民只靠著四年一次的投票,“抽中”理想政府的概率比中樂透彩還低。作為一個現代公民,不僅要能分辨是非黑白,不被政客牽著鼻子走,還要能自我挑戰、自我超越;在“國家”社會的危機時刻,每一位公民皆應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在哪裡,甚至伸出手給別人一點支撐的力量。

  環顧全球亂局,台灣其實沒什麼好自艾自憐。重要的是,從八年噩夢醒來,一身冷汗未乾,大家要互相打氣,千萬別再掉進同一個漩渦裡。 

  (來源: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