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臺灣經濟日報:擴張內需救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08-10-16 15:05:30  


臺灣經濟的救星在哪裏?
  中評社香港10月16日訊/臺灣《經濟日報》今天針對臺灣經濟現狀和環球金融風暴發表社論,認爲臺灣應該“擴張內需救經濟 ”。
 
  近月來在金融風暴威脅下,全球股市震盪。美國政府雖於本月3日通過8,000多億美元紓困方案,但上周一全球股市仍然大幅下滑。繼之重要國家央行聯合降息,緊接著10日七大工業國家(G7)財長及央行會後發表五點宣言,將盡一切努力避免關鍵銀行倒閉,但市場反應仍然不佳,認為G7宣言缺乏具體作法。美道瓊工業指數10日上下震盪超過千點,波動幅度近12%,上周累計劇跌18.2%,創紐約股市122年來最高紀錄。

  不過,美歐四大央行包括美國聯準會(Fed)、歐洲銀行(ECB)、英國及瑞士央行本周一再聯手,宣布救市新招,將無限制供應金融機構美元短期資金,銀行只要提供合適擔保品,即可標借到任何額度的美元。此一創舉果然有效,周一全球股市大漲,美、日股漲點、漲幅均創歷史紀錄,一掃近月慘跌陰霾。

  在此之前,英國政府在本月8日即通過5,000億英鎊(相當8,740億美元)紓困方案,其中2,500億英鎊,收購英國各大銀行部分股份,另2,500億英鎊的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貸款及同業間拆款。英國政府劍及履及於本周一即核准挹注370億英鎊,成為英國皇家蘇格蘭銀行(RBS)、駿懋銀行和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HBOS)的最大股東。英國紓困方案與美國最大不同有兩點:一是收購銀行股份成為國有,整頓完成或未來經濟轉好盈餘增加,不僅不會增加人民負擔,還可為民增加獲利;二是真正對受困銀行注入流動資金,紓解短期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由於英國作法對症下藥,歐洲各國紛紛跟進,美國也於本周二宣布,計劃撥用2,500億美元購買銀行股權,並提供銀行急需的資金。至此,美、歐政府全面動員資金逾3兆美元,雖不敢確定全球流動資金短缺與股市信心不足問題已全面化解;但至少金融市場最惡劣時期已度過,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不致重演。但此波金融危機已嚴重傷害全球經濟,來年全球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則看接下來各國政府是否仍能如這次因應金融危機通力合作,擴大內需救經濟了!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統計,過去五年全球經濟平均每年成長率達4.9%,而預測明年將遽降為3%。IMF是以國際購買力平價(PPP)的GDP計算經濟成長率,提高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等國影響力。因此,當全球經濟成長率並未降到負成長、而是成長3%,即被認為是經濟衰退。

  IMF把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大降至3%,主因此波危機起始的美國受到嚴重衝擊,資產大幅縮水,明年民間消費與企業投資均將萎縮,而其還能保有不到1%的成長,全靠入超大幅削減的貢獻。此外,其他主要國家不只受到金融危機衝擊,更受到對美出口減少的影響,尤其以對美出超為主的國家,包括中國大陸、日本、德國、加拿大、墨西哥、韓國、台灣及產油國等,國外需求的萎縮,加速了這些國家經濟成長率的下降。

  回顧1980年代中期,當1984、1985年美國貿易入超突破千億美元,經常帳逆差占GDP2.7%,美國政府認為事態嚴重,而於1985年召開的廣場會議中要求與會各國合作,共同干預外匯市場,促使日圓、馬克對美元大幅升值;更強烈要求日、德採取擴張性財金政策,擴大國內需求。同時,美國政府也大幅削減財政支出,縮減國內需求,降低貿易逆差,因而1988年後美國經常帳逆差占GDP比率降至2%以下。在糾正貿易失衡同時,由於各國擴大內需,全球經濟還能保持3%以上成長。根據經驗,如主要國家能繼此波穩定全球金融市場合作的模式,再接再厲呼籲各國共同採取擴大內需措施,並立即實施,相信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提高到3%以上,應可預期。

  回首看台灣,過去五年經濟成長率能到4%以上,其中四分之三靠出超貢獻,而今年下半年出超已大幅萎縮,明年萎縮幅度將更大,應可確定明年臺灣的外部需求對經濟成長不僅沒有貢獻,更是負數;加以目前資產縮水、實質所得下降、負實質利率,明年民間消費要成長很難;同時,國際經濟情勢惡化,民間投資大幅縮減,政府投資也萎縮。在如此惡劣情況下,台灣經濟明年如何能成長?

  我們真誠期望劉兆玄院長拿出像宣布銀行存款全額保障的魄力與勇氣,提出擴張性財金政策,大幅提升內需,否則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堪慮。

  (來源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