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教育需要一場真正的變革

http://www.CRNTT.com   2008-10-19 10:50:23  


 
         其次,是關於大學的體制問題。 

  中國大學的體制是高度集權制,也可稱作大一統體制,它有著深刻的歷史和思想根源。1985年頒布的《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必須從教育體制入手,有系統地進行改革。改革管理體制,在加強宏觀管理的同時,堅決實行簡政放權,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 

  20多年過去了,實際情況怎樣呢?不僅沒有放權,而且統管得越來越嚴重了。大家都看到,教育部直屬大學由23所擴大到76所,每年推出的各類教育工程越來越多,教育工程就是計劃,教育工程越多,教育的計劃性越強,這是典型的計劃經濟思維在教育戰綫上的表現,是以計劃經濟和工程思維指導全國的教育工作。這樣一種大一統的教育體制,幾乎壟斷了一切教育資源,把持著一切教育的決策與管理權,嚴重地挫傷了大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三是關於大學培養人才的模式。 

  2005年7月29日,溫家寶總理到醫院探望“兩彈一星”的元勛錢學森先生,征求他對“十一五”規劃的意見。可是錢老卻談到他對教育的思考和憂慮。他說,中國還沒有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够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新的人才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傑出人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年以後,錢學森先生又感言,中國長遠發展上我最憂慮的就是這一點。這幾年來,我一直關注國家和大學對此做何反應。幾年過去,我徹底失望了,因為沒有人談人才培養模式的問題,而是在探討中國的大學為什麼培養不出大師,完全理解偏了。 

  因此可以說,在大學理念、大學體制和培養人才的模式上,我國至今仍然處於誤區。如何進行改革?我提兩點建議: 

  第一要進行教育改革的啓蒙,為深化改革打下思想基礎。康德說:“啓蒙就是使人們脫離幼稚狀態。”我痛切地感到,我國絕大多數人還不知道什麼叫教育改革?為什麼要進行教育改革?應當從哪裡改革,由誰來改革?甚至對教育改革存在誤解。 

  第二在中央的領導下,成立一個教育改革指導小組,邀請國內外開明的、思想前衛的教育專家和有志於教育改革的人士參加,制定改革方案指導和切實推動全國教育系統的改革。 

  30年的改革實踐證明,教育需要發展,但發展不能替代改革,必須借助外力,改革的主題和突破口就是教育體制。 

  作者小傳 

  劉道玉,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教育改革風雲人物。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綫上的撥亂反正和恢複統一高考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1981年8月,48歲的他被國務院任命為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等院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他倡導自由民主的校園文化,從教學內容到管理體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學分制、主輔修制、轉學制、插班生制、導師制、貸學金制、學術假制等等,拉開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其改革舉措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武漢大學成為全國青年學子向往的地方。1988年3月,劉道玉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但他痴心不改,一直在思考中國教育的改革問題和人才培養問題,先後出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知識·智力·創造力》等10多部著作和150多篇文章。2005年9月,72歲高齡時出版了他的自傳《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

  (來源:新華網)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