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只螃蟹卻跑不掉 有感華文媒體競爭

http://www.CRNTT.com   2008-11-30 00:10:35  


張丹紅
  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訊/歐浪網發表作者文章指出,前不久在法蘭克福,因為要去德國之聲電台領取該台邀請國內一家新聞媒體赴德考察的邀請函,剛好碰上德國之聲電台鬧出“張丹紅事件”,近距離的感受到了該問題的嚴重性。
  
  出了“張丹紅事件”之後,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凱爾泰斯在內“聯邦共和國作家圈”的五十九名作家聯合向德國聯邦議會寫公開信,要求審查德國之聲中文部,包括要求議會徹查德國之聲“是否遭中共滲透”。
  
  與之針鋒相對的包括德國前司法部長,以及漢學家在內的四十九名社會名流簽署的公開信,公開支持被解除職務的張丹紅,反對審查德國之聲中文部,他們認為張丹紅沒有犯錯!
  
  冷戰之後的經濟全球化時代,無論是東西方,中文媒體的首要職責應該是拾遺補缺,報道重大事實,傳播重大新聞,為什麼西方某些人一定要強迫人家徹查這徹查那?還揚言所謂“是否遭中共滲透”,又是捏造德國之聲電台中文網是“很直接地為中共代言”,“很嫻熟、巧妙地按照中共的立場,塑造有利於中共的輿論”等等。一時間,爭論就像滾雪球似的,正跨越國家,卷進越來越多的東西方社會的精英名流,種種在無序狀態下的爭鬥,給華文傳媒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張丹紅事件”的最終結果是張丹紅恢復了原先的工作,回到德國之聲中文部照常工作。對於那一些別有用心的囂張謾罵倒是提醒了我們,特別是關於中文媒體的職責問題。在西方,新聞媒體被稱為社會的“看門狗”,這是一個監督社會和政府的職業,它的職責是調查問題,發掘真相,揭露社會壞事,正如馬克思所定義的:“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公衆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無處不在的喉舌。”馬克思這一真理,所有上大學讀新聞系的人都會熟記在心。
  
  由於新聞輿論監督的力量,它在西方社會構成了與立法、行政、司法兼並的一種社會力量,被稱為“第四權力”,新聞報道應當盡量追求客觀、真實、準確和公正性。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