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應對金融危機六大有利條件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00:05:29  


全球發生金融危機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中國證券報及中證網發表肖立見文章,分析中國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具有的六大有利條件。全文如下:

  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運行產生了一些影響,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新的困難,而應對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關鍵在於合理利用、充分發揮本國的各個方面有利條件。中國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具有六大有利條件。

  第一,受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相對較小。主要體現在:一是對中國金融業影響相對較小。由於中國金融業對外有所開放但尚不充分,與國際金融市場聯動性較少,這就決定了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業影響相對有限。目前,中國金融機構不但不存在流動性短缺的問題,反而具有很強的資金調配和運用能力。二是對中國實體經濟影響相對較小。這次全球性金融危機在美國等西方經濟國家正在演變為一場經濟危機,一些國家和地區正在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國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出口導向型國家,國際經濟衰退對中國出口所形成的較大負面影響還不足以動搖中國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根基。

  第二,應對金融危機的經濟基礎較好。一是中國財政狀況較好。財政收入連續多年高於同期GDP增長率並且出現了較大盈餘。中國目前國家負債率在20%左右,而美國2008年國家負債率高達70%以上,已超過國家負債率的警戒線。因此,中國具有較強的財政調劑能力,具有實行積極財政政策的財政基礎;二是中國外匯儲備充足。中國現有外匯儲備1.9萬億美元,而外債餘額只有4000多億美元,這在應對外資可能流出、保持本幣穩定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三是企業資金鏈、居民投資資金鏈基本順暢。儘管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截至2008年10月,中國企業存款餘額累計超過20萬億元,居民儲蓄累計高達19萬億元。如此巨額存款,既為中國金融機構提供了強大的資金運用空間,又為企業經營或居民消費創造了有利的資金條件。

  第三,具有投資拉動經濟的巨大空間。西方發達國家目前幾乎所有的基礎建設都已完成,因此,目前其投資主要是升級型、技術改造型、功能恢復型投資,投資規模較小,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大。而中國現有基礎設施還不能滿足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著巨大的投資空間。具體表現在:交通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橋梁建設)、能源建設(石油、煤炭、電站、電網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方面。因此,中國通過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仍有廣闊的空間。

  第四,以消費拉動經濟的潛力巨大。西方發達國家消費與經濟增長有兩個重要特征:一是在投資需求空間有限的前提下,國家經濟是一種消費主導型經濟,消費能力下降對經濟衰退的影響極為明顯;二是其居民的消費已經達到一個較高水平,即使消費能力不下降,新增消費需求的空間不大。這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增長長期保持在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中國則不同,消費市場發展及其拉動經濟增長的前景巨大。中國這些年每年新增勞動力大約800萬人左右。這些新增人口的消費、就業將促進經濟增長。同時,中國目前處於人口快速城市化的過程中,每年城市化人口大約在1000萬人左右,其拉動經濟的作用十分明顯。而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國居民在住房、汽車、服裝、旅遊、娛樂、休閑等升級性消費已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的重要消費內容,升級性消費也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