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驚心動魄11月:應對危機全球協同救援

http://www.CRNTT.com   2008-12-02 00:04:13  


 
  金融危機爆發之初,各主要經濟體政府針對各自的金融市場主要採取了注資等旨在緩解國際市場流動性和銀行償付能力的救助措施,這些措施對提振股市和金融市場信心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金融危機擴散。但隨著局勢的迅速惡化,全球金融海嘯已經逐漸波及到實體經濟,針對實體經濟的援救計劃紛紛出台。11月起,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以及美聯儲都在醞釀新一輪全球降息風潮。 

  “在危機爆發之初各國針對金融市場採取的救助措施只能‘救急’和‘治標’,但不能‘治本’。”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孫傑說,“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程度難以估計,各國經濟增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出台更具體的推動實體經濟增長的措施可以說是應時之舉。”

  應對危機中國調控雷厲風行 

  世界經濟能否盡快走出金融危機困境,取決於國際協作,也取決於各國的努力。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表示,人們期待領導人採取全球性的、相互協作的和快速的反應,必須採取更具有決定性的措施。 

  在各國聯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中國令人矚目。 

  國際金融危機在向全球實體經濟不斷蔓延的過程中,外貿依存度超過60%的中國所受影響也日益加深。統計顯示,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五個季度減緩,今年GDP增速也從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9%。發展改革委主任張平近日坦承,11月份國內一些經濟指標更出現了加速下滑的態勢。 

  “為抑制經濟增長過速下滑的態勢,我們必須採取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顯著的措施。”張平解釋。 

  “出手快,出拳重”——針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利影響,11月份以來中國政府雷厲風行、密集出台了大手筆的調控“重拳”,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與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賽跑的旋風行動,向外界發出了應對挑戰、戰勝困難、力保增長的強烈信號。 

  11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並出台了投資規模達4萬億元的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十大措施。 

  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決定出台擴大內需、促進增長的四項實施措施。 

  11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了促進輕紡工業健康發展的6項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幫助輕紡企業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一周之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大幅度降息,調整幅度創11年之最。 

  11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  各界人士表示,如此大手筆、高效率的舉措,既是對中國面臨的國際和國內經濟挑戰所作出的回應,也是加強國際合作、確保世界經濟增長的具體行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