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馬紅漫:國企‘腐敗窩案’擊中體制軟肋

http://www.CRNTT.com   2009-02-27 09:11:42  


海南民生燃氣集團原董事長朱德華豪賭釀成腐敗大案,在法庭上後悔不已。
  中評社北京2月27日訊/上海《東方早報》今天登載馬紅漫文章:“國企‘腐敗窩案’擊中體制軟肋”指出,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日前在講話中透露,中紀委最近查辦了某知名國有企業集團高管腐敗窩案,該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絕大多數中層幹部幾乎“全軍覆沒”,對此公眾作為國有企業的真正所有人,完全有權力提出如下疑問:相關國資管理部門為何沒有事前發現窩案的蛛絲馬跡?看似嚴謹的企業規章、法規約束為何會形同虛設?全文如下:

  國資委紀委監察局日前公布了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中央企業紀檢監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講話中透露,中紀委最近查辦了某知名國有企業集團高管腐敗窩案,李榮融稱該企業主要負責人及絕大多數中層幹部涉案,幾乎“全軍覆沒”,但國資委方面並未公布該企業的名稱。 

  相關消息公布後,立即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這家“知名國有企業集團”究竟是誰,一時坊間各種說法盛行。從偵辦案件的正常程序講,最終正式的信息發布應該由紀檢監察部門完成,國資委作為分管部門並非是信息發布的正式源頭。但是公眾的好奇心也實屬自然,畢竟正是由於管理部門沒有給出具體指向,反而才引起公眾的猜測。更為關鍵的是,如果相關涉案企業同時也是上市公司,由此,隨著案件信息率先經由國資委通告並為市場知曉,相關公司股價必然會受到影響,投資者利益也會因此而出現波動。對於相關市場影響,也應該是有關部門應該考慮到的。由此可見,一個模糊的“國企高管窩案”的消息,透過一個並不正式的渠道被公開,這樣的做法未必能够達到激濁揚清的目標,其實際效果值得商榷。 

  進一步而言,有關國企高管窩案的問題仍值得深入探究。據報道,該企業由於“一把手”獨斷專行,有關部門對高管人員疏於監管,規章制度形同虛設,致使腐敗滲透於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最終才出現了幾乎“全軍覆沒”的局面。如此的問題描述擊中了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上的體制性軟肋,那就是由於企業內部制衡機制不足,導致內部人一旦達成一致,極有可能導致大規模集體犯罪問題的出現。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