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航空整併 臺灣不做會後悔

http://www.CRNTT.com   2009-04-29 10:32:42  


島内市場規模小,需要集中資源。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訊/英國倫敦城市大學航空管理學博士張邱驊今天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航空整併,不做會後悔”。
 
  三次江陳會確定兩岸定期航班數為每周二七○班,且腹艙可載貨;但對最熱門上海航線,受限於機場擁擠因素,僅微幅開放八班,並進一步限制為四家業者營運。去年臺灣兩大航空龍頭華航與長榮,受景氣及油價避險影響下,分別虧損三二四億及一六八億,臺灣航空業者下半年靠擴大小三通利基得以喘息,虧損較小。然長遠而言,各家業者之整併勢在必行。 

  從需求面看,臺灣現有航空業者五家,以國際線而言,目前東南亞航線旅客需求低,多家業者營運造成台灣業者競爭力低。若以臺灣內航線遠航經營不善,導致台北至台東航線僅剩立榮航空飛行,在可售座位數減半(每月約剩三萬座位)前提下,實際載客數僅減少約一萬人次,但該航線整體載客率卻由五十三%提升至七十六%,更可說明需求遠低於供給。根據筆者從多方面細部分析考量,以提高國際競爭力為前提,航空營運業者應以臺灣以及國際各一家最適宜。 

  然整併須考量到三因素:現有航空公司人員之工作保障或調度、機隊之整合,以及航空公司與銀行團借貸問題。首先在員工問題來說,目前兩大龍頭子公司華信以及立榮,華信約五百餘人,於整併問題上影響較小;而立榮擁有近千人,其集團相關產業若輔以優退等措施,應可減低衝擊。若就機隊整併效應而言,目前華航集團若仍欲營運臺灣的離島航線,則缺乏小型航機營運,可考量與復興航空整併,以復興之ATR-72航機,加強其臺灣本島服務之幅員,且復興航空之A320航機更可使華航之A330/340機隊增色,相互調度空勤組員。 

  至於該如何整併,放眼世界,原先各自機隊都極具規模的法國航空以及荷蘭航空,已於二○○五年率先跨國整併,成為法荷航空聯盟;而美國本土航空業者更是此起彼落的開始合併計劃。合併初期,若有困難直接合併成一家,建議先以華航及長榮兩大集團各自合併子公司成兩家,並由復興航空選擇其欲加入之集團。 

  未來更近一步可由政府出面,與航空業者共同成立控股公司,促使兩集團營收效益以及相關資源整併(如貨運業務共同承攬、機隊、油料、航機維修備料等聯合採購共用),達到兩公司合併於單一控股公司,並仿法荷航空聯盟之例,仍以各自品牌名稱營運,增加世界競爭力。或許這樣的想法有點操之過急,但畢竟歐洲跨國整併都做到了,臺灣僅是島內業者整合,難度應遠低於前例。 

  目前正是各航整併的最佳時機點,稍縱即逝,現在不做將來一定會後悔。依政府日前宣佈之兩岸航線營運航班數提升至每周二七○班,屆時勢必將引發航權分配之競爭。若能將航權分配之權數,以單一集團合併之家數作為利基,可作為合併後存續公司買方之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