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異化的經濟適用房 在保障誰

http://www.CRNTT.com   2009-06-23 11:36:05  


經濟適用房的價格由誰來決定?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訊/《廣州日報》今天登出李龍的文章“異化的經濟適用房在保障誰?”作者表示:“經適房土地被建別墅和經適房搖號作假表明,異化的經適房通過附著在其上的腐敗,蠶食著社會的公平和正義。如果連起碼的公平都得不到保障,經適房就稱不上保障性住房。”文章内容如下:

  最近,有兩起事件都與經濟適用房有關,一起是鄭州規劃局副局長逯軍質問記者替誰說話,最新消息說逯軍已被停止工作,接受調查,但在那塊經適房土地上建造的別墅卻仍未停工;另一起是武漢經適房搖號作假事件昨日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整個通氣會只進行了一分鐘左右,根本沒給記者設置提問的環節。

  一個是質問記者替誰說話,一個是不准記者說話,表明輿論監督過程并非一帆風順。逯軍因為“說錯話”被停職調查,但違規的別墅建設進度依然照常,讓人感覺處罰有點避重就輕。雖然說逯軍把黨和人民群衆相對立,為黨紀政紀所不許,應當受到追究。但問題的關鍵不在其“說錯話”,而在於經適房用地為何成了別墅用地,這其中有沒有暗藏什麼貓膩。因而,在逯軍被停職調查之際,別墅工程更當被停工調查。遺憾的是,有關部門對違規的別墅似乎充耳不聞。

  同樣,武漢經適房“六連號”作假事件,以并不太高明的作假手段,公然損害困難群衆的公共利益,分明是對保障性住房公正性的挑釁。對此,武漢市四個政府部門聯合出席的新聞發布會本當給公衆以知情權,把了解到的情況盡可能透露給記者,以回應民衆的質疑,讓媒體起到輿論監督的作用。發布會僅一分鐘便草草了事,其對信息公開的敷衍塞責,難免再次引起公衆的議論。

  透視兩起經適房事件,可以看出,一起是在建設用地上偷梁換柱,一起是在分配過程中弄虛作假,也就是說,經適房在某些地方已經表現出了鏈條式違規甚至腐敗傾向。從開工建設,到資格申請,再到分配名額,都暗藏著潛規則,開發商以經適房名義拿地,建起的卻是別墅,在這背後有無權錢交易、官商勾結?官員被停職了,工程仍在建,開發商的底氣又是從何而來?搖號作假背後是系統性失察,還是鏈條式腐敗?這些都應該一查到底,向公衆交代。

  作為保障性住房,經適房近來頻出問題,開發商覬覦其土地的低成本,把公地變成私人開發地;無資格的購買者通過作假騙取購買資格,然後再轉手倒賣賺取利潤,經適房儼然成了很多人牟取私利的一塊“唐僧肉”。這種雁過拔毛式的層層“盤剝”,不但侵占了符合申購經濟適用房者的購買資格,而且還無形中抬高了經適房的成本,給低收入家庭加重負擔,背離了經適房的本意。

  異化的經適房通過附著在其上的腐敗,蠶食著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如果連起碼的公平都得不到保障,經適房就稱不上保障性住房。因而,如何讓經適房回歸保障性住房本義,一方面需要對經適房的各個環節進行監控,另一方面還需要考慮以盡可能的措施提高經適房的效率,否則,經適房的出路還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