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遏制高房價:牽動全社會最敏感神經

http://www.CRNTT.com   2009-12-18 11:02:37  


國人殷切希望這次房產新政能有一個讓大家滿意的結局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訊/《上海證券報》今天刊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福重的文章“著力遏制高房價牽動全社會最敏感神經”,文章表示,“貨幣政策大有反省必要,降低開發環節稅費,提高多套房持有和轉讓稅費的辦法,應抓緊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步伐需要加快。如此,這次房產新政當能有個讓大家滿意的結局,那無論對擴大內需,還是實現經濟發展的民生根本目標,都將善莫大焉。”其內容如下: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專門研究房價,並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對於持續高燒的城市房價,第一次發出了明確的降溫信號。也就是說,承認部分城市房價過高,但是不希望這種趨勢再延續下去,以及將著手解決高房價難題。

  細心人一定能從這條新聞中讀出其中措辭的謹慎:不是強調要降低房價,而是著力遏制房價的“過快上漲”。這是一種負責任和真正想解決問題的態度。

  眼下部分“一線”大城市的過高房價,有其必然性,是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一種超穩態的結構,此種局面一旦形成,不是蹴然就能改變的。早幾天,中國社會科學院一份研究報告表示,目前中國城市居民85%的家庭無力買房。但即便如此,中國如此大的國家,剩餘15%的富裕家庭,也仍是個龐大的購買群體。每個城市的新房供應量畢竟是有限的,這個富裕群體,有足夠的能力消化這有限的流量供應,而且可以維持高房價。

  毋庸諱言,基於現行的財政體制,地方政府是高房價的直接受益者,不但可以獲得土地轉讓收益,還可以通過高房價,收獲GDP,完成經濟增長指標。

  央企也是高房價的重要角色,它們高價拿地,光榮地做“地王”,為高房價奠定了基礎,而且通過高房價,獲利豐厚。在產能過剩的當口,資金充裕的央企,不敢再投資傳統的行業,而蓋房子和賣房子才是賺錢的最佳途徑。

  只有高房價,才能把富裕的人群的購買力,急需資金和政績的地方政府,以及為過剩資金找尋出口的央企,這三方的利益結合起來。要打破這個僵局,非得要有包括財政制度、央企紅利上交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變革,而這些都需要時間。提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已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住房是普通商品,住房需求,除了收入外,公眾的預期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今年以來,房價一漲再漲,從不停歇,給人一種強烈的繼續上漲的預期。人們的心理當然是買漲。所以,消除上漲預期,是房價回歸正常的重要一環。會議發出的這個明確信號,就在於造成一種穩定的預期,為各方調整自己的行為預留空間。

  房子還是一種資產,可資炒作獲利,而炒作對房價有火上澆油之功效。預期當然也影響炒作,降低了過度上漲的預期,炒作的動力也就消失了大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