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八天八夜》的滑鐵盧

http://www.CRNTT.com   2010-06-04 10:29:07  


 
  但是無法過民意這道關

  如此“群情汹汹”,恐怕是相關部門始料未及的。

  普遍的質疑是,該片過於“歌功頌德”,遇難礦工屍骨未寒,就想著“國慶獻禮”,沒有任何反思的味道,完全把災難當禮品、把悲劇當喜劇。鑒於該片的新聞報道太“沒人性”,早就有網友預計,它不是“見風死”就是“胎死腹中”。

  “正面報道”是一種行為習慣
 
  先讀一篇範文:最牛礦難報道

  年初,湖南湘潭縣某煤礦發生火災,當時井下有28名礦工,在找到25名遇難礦工遺體後,官方刊發了一篇新聞稿,標題是《國家煤監局副局長王樹鶴肯定湘潭縣救援工作有力》,其中說:“王樹鶴對事故的處理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市、縣兩級領導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趕到了現場,反應非常迅速,工作措施非常有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王樹鶴對整個搶救方案總體贊成,他提出由指揮部進一步完善後,積極實施,圓滿完成任務。”都死了25人了,還工作措施有力,取得很好成效,這是人說的話麼?負責采寫這篇新聞稿的記者很委屈:“這些話確實是領導所說的,我們記錄下來的。”估計領導也很委屈,都是平日的套話,說順嘴了而已。

  都怪巴甫洛夫的那條狗

  “正面報道”的指導思想可以追溯到1942年的“延安文藝座談會”:暴露的對象只能是敵人,對於無產階級事業,總的方針和方法論應該是——歌頌。前蘇聯科學家巴甫洛夫,對此提供了深刻的理論支撐。他通過對狗的試驗,提出了著名的“條件反射”理論:通過不斷地條件刺激,能夠讓受眾(狗)產生相應的反應。這種刺激——反應模式,跟戈培爾的名言有異曲同工這妙:“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這種套路甚至導致“集體無意識”

  在一個充滿“正面報道”的環境里,這種套路可能成為人們潛意識的行為定式,即使沒有指示,也會自覺遵循。例如,任何災難過後,都會湧現出一批英雄,即使沒有英雄也要使勁造出英雄,而且前前後後的英雄的高尚品質幾乎雷同,比如“舍小家、顧大家”之類。

  為什麼人們現在不買帳
 
  公信力被透支

  公信力包括兩個方面:政府公信力和媒體公信力,前者是報道的客體,後者是報道的主體。公信力的透支,並非一朝一夕,也不能歸咎到某件具體的事,這是長期“捂蓋子”的結果。現在,即使真的有正面事件,也容易被人們從反面解讀。事實上,在西方社會裡,有一個常識——“政府是靠不住的”,也正因如此,才會不斷完善制度,監督公權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