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策略大師”大前研一給大中華經濟把脈

http://www.CRNTT.com   2010-07-30 08:48:12  


 
  徐:如果中國不滿足美國的要求採取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是否會影響中美兩國關係? 

  大前:不會,美國中期選舉過後奧巴馬就會忘記這件事,他的議程排得滿滿的。日本政府每次都滿足了美國的要求,我們的政府對美國軟弱,我們的企業只得自己保護自己,造成我們企業的強勢,這是好事。 

  問題在於只有10%的日本企業是出口型企業,90%基本上是內需型的。出口型企業越來越強,內需型企業卻越來越弱,需要國家救濟,政府從1995至2005年,十年間撥出了3兆美元來救濟這些弱勢企業、弱勢地區和弱勢社群,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日本是“廣場協議”的受害者,這些都是值得人們借鑒的經驗。 

國民收入取決生產力改善 中國巨資投入基建很正確 

  徐:中國正在進行國民收入均等遞增計劃,這個計劃與日本60年代國民收入倍增計劃頗為相似,請問中國是否具備實施這一計劃的條件?它將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產生甚麼影響? 

  大前:我認為這是對日本60年代國民收入倍增計劃的誤解。當時,日本將出口型經濟轉變為內需型經濟,這項轉型是錯誤的。人為地將國民收入增加一倍是錯誤的,國民的收入取決於生產力的改善,任何時候都不能由政府來操控。政府人為地要將國民收入增加一倍,這是一種政治宣傳,只能導致許多企業遷移到國外,這是錯誤的政策。只有改善生產力和實現創新才能提高邊際利潤,才能給工人加薪,否則國家會破產。 

  以國民收入倍增作政治宣傳,我能理解這種簡易的政治策略,但是這是行不通的,這將迫使許多企業遷往國外,造成失業率上升,政府必須增加救濟,對政府是一個巨大的負擔。在改善生產力和實現創新之前大幅度加薪是完全錯誤的政策。我理解這個政策的心理效應,如果我是政治家我也會嘗試這麼做。但是,作為一個經理我不會做我能力無法承受的支付。 

  日本的企業優先考慮的是員工的利益,股東排第二位,當然也得保留一部分款項作為將來擴展的資金。現在,日本企業開始引進美國的財政報告制度,每季度公布一次報告。這種制度導致日本企業沒有長遠的眼光,只關注下一個季度的業績,不是一個好的制度。 

  徐:中國新一輪的產業競爭計劃正在醞釀,您認為中國應如何使用8萬億的財政收入? 

  大前:如果我是中國政府,我也會同樣地將巨額財政收入投放於改善基建方面,中國政府的這項政策是正確的。土地的價格會越來越高,在目前還可以承受的情況下,於未開發地區興建鐵路、機場、碼頭、高速公路、工業基建、生活基建等是正確的,財政收入應該投放在這些基建上。中國在基建方面的改善在發展中國家中名列前茅,遠遠領先於印度、越南、印尼和巴西等國家。我認為中國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來完成這些基建,每年興建1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和24000公里的鐵路,包括武廣高鐵或上海—南京高鐵這一類的高速鐵路。中國政府不應該參與這些基建,應該放手讓私營企業去做,否則政府承擔的風險太大,也會打擊私營企業承擔風險的積極性。

  本文根據採訪現場英語錄音整理(原載《鏡報》8月號,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