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價格管控或導致短缺

http://www.CRNTT.com   2010-12-05 08:48:45  


 
  具體而言,商品的價格和市場交易所固有的動態特征,使得即便再科學理性的價格和交易管制都無法窮盡地捕捉到市場瞬息萬變的價格和交易變化之脈象,從而傷害了價格和交易管制防通脹的有效性。即若決策層選擇最終消費品如糧價作為管制標的,那麼在通脹壓力下,決策層對大米等深加工食品的價格管制,而未對稻穀等原材料進行價格管制,就會導致糧食深加工企業無法順價傳導生產經營成本而發生虧損。而這必然使大米和食用油等糧食深加工企業通過壓縮生產以減少虧損,從而導致大米和食用油等出現供給緊縮。而市場對大米和食用油等食品需求不變下,食品就要麼出現供給不足的搶購囤貨行為,要麼逼迫食品供應商進入政府管控成本更高的黑市交易,以規避正規交易市場的價格管控,抑或食品供應商為降低虧損在正規交易市場進行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投機交易活動。

  同時,通脹一旦最終以供給和價格衝擊的形態表現而出,那麼管理層將面臨著“是放棄價格管制還是加大管制力度”的兩難困局。即一旦放棄價格和交易管制,通脹勢必將以更為劇烈的形式出現,而這是決策層不能接受的。因此,決策層將不得不採取更加激進的價格和交易管制以遏制通脹。以糧食為例,管理層就不得不把稻穀、化肥等農產品和農資價格也納入價格和交易管制序列。同樣,農民和農資生產商無法順價轉移成本而不得不自行承擔損失,農民就會降低農業生產投入,進而使糧食供給風險出現常態化風險,引發持續更長時間的價格和交易管制;並最終導致決策層不得不通過供應配給和各種補貼等手段加以應急。

  另外,借用價格和交易管制手段遏制通脹,將使市場價格信號無法有效指導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導致經濟體系下資源錯配和生產需求解構的進一步扭曲,並最終使臨時價格和交易管制政策不得不常態化。事實上,當前中國對電力、石油等價格進行持續的管制,使煤電頂牛和油荒等問題長期存在,本身就佐證價格和交易管制政策一旦採用就極具毒性,除非外部條件改善導致所管制的商品價格出現逆轉,否則很難自動放棄。而最新的例證如房市,盡管決策層今年二度出台房產新政;然而,11月份的數據顯示,全國100個城市的平均房價環比上漲0.82%。這些鮮活的事例有理由使管理層沉下心來反思價格和交易管制的利弊得失。

  文章最後說,當前中國面臨的已不再是通脹預期,而是正在加速發酵的通脹壓力。這使借助價格和交易管制,而非矯正偏離均衡值的人民幣利率匯率水平和超發的貨幣,必將使通脹以供給和價格衝擊叠加的方式顯現。鑒於此,當務之急是需通過加息、升值和數量緊縮等貨幣政策組合拳,來防治通脹惡性化。目前決策層正在考慮貨幣政策由寬鬆向穩健的回歸,我們認為貨幣政策的穩健回歸,不僅有助於臨時價格管制政策的盡快退出,而且有助於緩解通脹風險的進一步惡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