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企業能夠自由上市,中國股市才有前途

http://www.CRNTT.com   2011-01-04 10:01:59  


中國股市成為一個喪失了自我調節機能的失靈的市場,而造成它失靈的淵藪,正是新股發行的行政審批制度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要想讓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相匹配,走上繁榮發展的正軌,我們需要的不是要求證監會發審委更嚴格地限制新股上市。恰恰相反,當前最應該做的其實是撤銷發審委、取消行政審批,讓企業能夠自由上市。活躍的IPO從來都是一個資本市場興旺繁盛的表現,失去融資功能的股市是死的市場。”南方網今日刊發媒體從業者陳季冰的評論文章“企業能夠自由上市,中國股市才有前途”,其內容如下:

  剛剛過去的2010年,中國股市在融資總量上毫無爭議地摘得全球桂冠,幾乎占據了全球IPO的一半;此外,股市中的增發及配股融資也均創出歷史新高,分別為3656.80億元和1438.22億元。各項相加,2010年中國資本市場的總募資金額達到10016.32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並比金融危機爆發前的2007年融資金額(7985.82億元)高出了2000多億元!同樣在這一年裡,最具代表性的上證綜指卻從2009年收盤的3277點一路振蕩下跌,收於2808點,全年下跌14.31%,僅次於目前正深陷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之中的希臘和西班牙股市,在全球位列倒數第三!考慮到中國當前作為全球經濟復甦發動機和最活躍的新興市場地位,上述反差尤其使人印象深刻。

  我相信,眼下10個中國股民中有9個會認為,股價走勢與經濟大勢背道而馳,正是因為股市開閘放水太大的緣故,也就是不久前官方媒體曾高調抨擊的所謂“圈錢太甚”。這個邏輯看起來相當符合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上的商品(股票)供應多了,價格必然下跌。如果沒有IPO全球第一,也就不會有指數的全球倒數。換句話說,如果想要讓股市在2011年裡止跌回暖,英明的證監會發審委就該擰緊龍頭,不放那麼多公司上市,或者幹脆暫停IPO,就像以前它曾多次做過的那樣。

  然而,持這種看法的人顯然忘記了市場經濟原理中最重要的一條:價格這種信號會自動地調節商品的供求。在一個正常的市場裡,不可能出現價格大幅度下跌而同時供應也大幅度增加的情形,它們二者一定是反向相關。在一個正常的股市,當市場繁榮、交易活躍、大勢整體上升時,會有更多的公司傾向於上市發行股票,因為這時可以賣到比較好的價錢;而當市場蕭條、交易萎縮、大勢整體下挫時,原來希望上市募資的公司很可能暫時放棄計劃,以避免公司股票被賤賣。

  這就是亞當斯密最為後人引用的所謂“看不見的手”、“自動調節”的基本機制,也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之一。但是,要讓“看不見的手”有效地發揮自動調節的功能,是需要許多前提條件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可以自由進出的開放市場。如果進出這個市場限制重重,那麼,“看不見的手”的功能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失效。

  不幸的是,中國股市正是這樣一個喪失了自我調節機能的失靈的市場。而造成它失靈的淵藪,就是新股發行的行政審批制度。當然,官方目前給它的正式稱謂是“核准制”,但這不過是種文字遊戲而已。如果你到工商局去申請開辦一家公司,相信只要你提供了它要求提供的那些材料、並達到了它事先宣布的那些條件,它不會召集一幫官員、組織一個“新公司開業審查委員會”、並以你要從事的產業已經過剩為理由,不“批准”你開辦那家公司。在我看來,這才叫真正的“核准制”。別以為我是在說笑,印度在上世紀90年代經濟改革之前正是這麼做的,雖然它奉行私有制的基本經濟制度。

  因為企業能否以及何時上市不是自己能夠決定的,而是掌握在發審委官員手裡,IPO當然也就失去了隨供求關係自我調節的效能。說穿了,2010年中國股市融資全球第一,除了顯示出發審委領導的氣魄外,幾乎不能說明其他任何東西。但是,正像壟斷企業能夠左右價格卻不能控制銷量的道理一樣,發審委能夠豪邁地將中國的IPO推上全球之冠,但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蓬勃發展的中國公司的股票下跌到全球最賤的價格!

  事實上,上市審批制度使企業不能自由地在資本市場上發行股票,並使“上市資格”本身成為一種極為稀缺的資源(印度在經濟改革之前經常發生倒賣企業開業執照的事情),幾乎是中國資本市場當下全部病症的根源。例如,無數人士強烈批評過的中國股市不能“退市”以及政府一再喊話希望降溫的“ST”、“S*ST”的瘋狂炒作,不都與之直接相關嗎?如果股票能夠自由上市,“殼”變得不值錢了,退市不就很自然了嗎?誰還去炒那些業績低下的股票以博它通過重組“烏雞變鳳凰”?至於新股發行中的權錢交易、暗箱操作之類腐敗行為,這裡就懶得提了。

  由此可見,要想讓中國股市與中國經濟相匹配,走上繁榮發展的正軌,我們需要的不是要求證監會發審委更嚴格地限制新股上市。恰恰相反,當前最應該做的其實是撤銷發審委、取消行政審批,讓企業能夠自由上市。活躍的IPO從來都是一個資本市場興旺繁盛的表現,失去融資功能的股市是死的市場。2010年裡中國股市的驚人反差已經昭示,這種限制性的制度如果再不改革,將會葬送掉中國資本市場原本充滿希望的未來。

  長期生活於管制之中的股民們多半會反駁說:管得這麼嚴都能這樣凶猛圈錢,要是一下子放開了,豈不得把整個股市給抽血到崩潰為止?我很想請大家思索一下,賣青菜蘋果的小販估摸著價格要往上漲都會想到“囤積居奇”,你自己炒股不總是渴望“高拋低吸”嗎?難道這些淺顯道理,上市公司老板反而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