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什麼遏制“土地財政”依賴症

http://www.CRNTT.com   2011-01-10 10:43:50  


 
  一些地方土地出讓金的使用有“貓膩”。比如,按有關規定,各地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但審計署去年11月公布的審計報告顯示,2007年至2009年,有22個城市的提取比例未達到要求,共計少提取達146.23億元。

  大幅增長的土地出讓收入如何使用,對地方政府管理、服務的理念與能力是一次考驗。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均指出,土地收入不是政府手中的私房錢,它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財源,關心土地收入的增長是正當的;但當大多數群眾的居住問題成為社會問題之時,如果過分強調土地收入而不願為居民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提供資源,則將背離群眾的利益,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業內人士建議,隨著土地出讓金收入的顯著增加,對其收支情況的監管亟待進一步加強、完善。

  ○地方的“土地財政依賴症”是否會加劇?

  土地出讓收入是地方財政的重要支柱。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09年土地出讓收入為14239.7億元,增長43.2%。當年的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財政收入的43.7%。業內人士預計,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總額或將突破2萬億元,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也有可能進一步上升。

  把今後50年或70年的收益一次性收取、以土地為抵押物獲取城市開發建設巨額貸款、通過房地產開發獲得GDP和大量稅收——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某種程度上可說是中國快速城市化的一大“奧秘”。在一定時期內,“土地財政”的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不過,一旦形成“過度依賴”,無疑將使經濟運行風險加大,房地產調控難度增加。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土地財政”不可持續。當前,既要增加土地供應以填補住房市場的供需缺口,又要防止地市“過火”,合理控制地方的“賣地衝動”。這是樓市調控乃至整個經濟運行管理的一道難題。復旦大學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傑表示,土地調控要堅持“兩條腿走路”:大力增加保障房用地供應、不斷提高其在供地計劃中的比例,同時保持一定量的商品房土地供應。

  業內人士還建議,破解“土地財政依賴症”還需進行一系列制度改革。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十二五”期間,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事權、稅權分配上會更加合理,抬高地價增加土地出讓收入等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將逐步消除,地方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將逐步減小。

  新華社上海1月9日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