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被遺忘的盧作孚

http://www.CRNTT.com   2011-07-09 10:57:38  


 
創民族航運之高峰

  華人船王包玉剛曾經說:“如果盧作孚還健在,就不會有我今日的包玉剛。”由此可見,盧作孚在近現代中國航運業上的地位。

  1925年,32歲的盧作孚在家鄉合川籌辦民生公司,開始了實業報國的征途。在此之前,他的理想是“教育報國”,他當過中學老師,還幹過滬州永寧公署教育科長,積極開展深入民眾的通俗教育活動。

  1924年,他應軍閥楊森之邀,在成都開辦民眾通俗教育館,擔任館長。在軍閥混戰的年代裡,四川更是連綿戰亂,一省之內打得烽火連天,永無寧日。在這樣的情形下,盧作孚教育救國的理想無異於對牛彈琴。

  民生公司創業相當艱難,盧作孚在上海定制的一艘排水量僅為70噸的小輪船造價就需要3.5萬元,而民生公司募款卻僅為2萬元,實際到位的僅8000元。在這些錢裡,他居然還要拿5000元辦一個合川電廠(結束合川沒電的歷史,也算是造福桑梓),剩下的3000元就只能當作是第一艘船的定金了。

  好在東拼西凑,總算是凑齊了買船費用,盧作孚和他的“民生號”開始了一統川江航運的旅途。

  從小小的民生號開始,幾年內,盧作孚和他的民生實業公司就完成了長江上游的航運界整合。他們的船小且少,但是通過精細科學的管理,民生公司在航運業務上盈利頗豐,而且很快就開始了兼並重組業務。

  民生公司的董事、銀行家吳晉航把盧作孚的兼並業務稱為“發展兼並三部曲”:先是以公道的價格兼並長江中上游一帶的華商輪船公司;然後憑借和四川軍閥的交情,他居然兼並了軍輪(四川軍閥大都有自己的輪船公司,但很多因經營不善而虧損);最後他還創造了兼並外國輪船公司的奇跡。

  用今天的話語來複述盧作孚的創業過程,可以用“輸出管理”和“制度創新”來概括。盧作孚為人極刻苦,把旅客看作是上帝,視服務好壞為企業發展的不二法寶。

  他制定了完整的規章制度,僅考核成績表就多達27種之多,對茶房如何敬茶、添飯都有著嚴格規定。為了貫徹這些細節,他專門成立了很多培訓班來落實。很多被兼並的公司在民生嚴密精細的管理制度下,很快就走出了虧損的處境。

  以前輪船公司是船老大說了算,人、財、物一把抓,而盧作孚建立了“四統制”——輪船的人員公司統一任用;財務由公司統一管理;燃料按照規章統一由公司發送;駕駛歸船長統一指揮。這些細節今天看來都極為符合現代管理制度的要求。

  在民生公司裡,盧作孚始終是一個強勢人物,即便他幾次應邀做官,也都沒有放棄總經理的職務。民生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而且股權分散,大股東也不一定就能擔任董事或者董事長,這種產權和經營權的架構讓盧作孚始終牢牢掌握了對民生的話語權。

  他把技術和管理看做民生成功的秘訣:民生公司是最早安裝無線電的華商輪船公司,盧作孚一直在積極爭取買好船,用最好的設備。沒有三峽工程時,長江上游每年都會遭遇枯水期,盧作孚發明了三段航行法,根據不同船只特點,把重慶到宜昌之間的航段分三段,讓不同輪船分別行駛,創造了枯水期也能行船的奇跡。

  在盧作孚的帶領下,到1937年全面抗戰前夕,民生公司已經擁有46艘輪船,總噸位達18718噸,職工3991人,資產1215萬元,接下了長江上游70%的航運業務,是我國當時最大的民族航運企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