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元貶值引發全球貿易持續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09-13 08:28:58  


美元長期貶值符合美國根本的戰略利益
  中評社北京9月13日訊/“美元貶值可以讓美國及發達國家經濟繼續前進、加快復甦的步伐,但前提是國外對美元債券需求的下降不至於導致美國利率大幅提高。正所謂‘甘蔗沒有兩頭甜’,全球第一國際貨幣美元還能在貶值中既享受到國內的‘堅挺’又在全球各國增加‘競爭力’的盛宴嗎?”,此間中國國際戰略研究專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學社特約“資深中國問題學家”鞏勝利在愛思想網撰文“美元貶值引發全球貿易持續危機”,全文如下:  

  【核心提示】:據8月3日《華爾街日報》第二條、題目為《美元貶值將加快美國經濟復甦》的文章,作者曾任美國裡根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現在為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的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Feldstei)最新論斷。文章開頭第一句作者就開門見山的第一次論道:當前,“雖有歐元區主權債務的金融危機,美元在過去12個月(指2010年度)仍對歐元貶值15%。這一年來,美元對所有國際貨幣匯率,都在按通脹因素調整後貶值超過10%。放眼將來,受全球市場基本因素左右,美元可能至少會在未來幾年裡對一攬子其它貨幣進一步貶值”。自21世紀以來的全球第一大貨幣經歷論證:美元因金融海嘯後巨額貿易逆差、失業率依然9%而高度不景氣,美元繼續貶值將在15%以上,若再加上破14.29萬億美元上限的美國國債的現實,那麼美國未來十年極有可能再貶值30%左右,而美國國債至少需要20年、4、5任美國總統來削減、完成使命。 
   
  按照馬丁.費爾德斯坦教授更深刻研究、他前無古人、開天辟地的第一次論道:“雖然美元貶值意味著進口價格上漲,從而增加美國內通脹壓力,但美元在過去10多年間累計30%的下跌幅度,都無法阻止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將平均年度通脹率保持在3%以內。美元這一實踐表明,美國可以讓美元在國內保持堅挺,同時在國外又變得更有競爭力。”這也許就是山姆大叔的狼子野心所在。 
   
  就象說地球是圓的一樣,大家都非常清楚:當全球第一大國際貨幣——美元,近70年來一直是堅挺的升值,前60多年風雨無阻,而進入21世紀後卻急轉直下、開始了十年多歷史性貶值30%,那怎樣又與全球其它國際貨幣原來形成價值平衡玩下去?而八月上旬的這場全球美歐債務危機大災難,就是全球第一大貨幣、美元貶值30%之後,借著美國國債倒掛危機而尋求全球各國所有國際貨幣價值差再平衡的一場大博弈。 
   
  凸、美元貶值為什麼? 
   
  馬丁.費爾德斯坦教授的新銳論說,讓人異想天開、似乎又有很懸疑的感覺,但按著現代貨幣的實踐理念和遊戲規則:一種國際貨幣(特別是全球第一大“流通”和“發行”貨幣),既要“保持堅挺”又要“更有競爭力”,這幾乎是根本不可能、雙矛盾的“對點”,而美元又怎麼將這矛盾對立的“保持堅挺”與“更有競爭力”形神兼備、“魚與熊掌”雙雙都得到、發揮到全球極致? 
   
  首先、未來幾年,有幾種強大的市場力量將給美元施加貶值壓力。第一力量將是一些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擁有大量美元資產餘額的國際機構的拋售,這些投資者相信,要降低風險,就應該分散自己的投資組合。近十年,因為大額貿易順差,包括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韓國、台灣和產油國、新興國家積累了數以萬億、千億計的美元,雖然這些投資者最初把這些資金視為傳統外匯儲備,認為應該投資於流動性很高的美國國債,但投資者又認識到,這些大額資金應當被當作投資資產來對待,所以應該分散化,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還要向黃金、白銀、貴金屬、石油、氣、稀有金屬等做戰略儲備(中國最缺的是這種基本路向)。這樣,“儲備貨幣”就不會失去了“儲備貨幣”的根源意義了。 
   
  歐元債券是用以轉移資金的主要非美元資產。雖然2010年春季危機肇始於歐洲外圍國家這種轉移暫時停止,但投資者很快意識到,這些國家存在主權債務問題差,而不是歐元本身匯率。所以投資者重新開始買入歐元債券,使歐元匯率得以反彈並保持堅挺。有資料表明,中國今年把四分之三的新增外匯投入到歐元。而且在歐洲主權債務頻頻出現混亂情況下,歐元匯率、幣值很快得到保持。 
   
  最近,歐元於7月7日將基準利率提高到1.50%,已經高過美元0.25%接近於零的聯邦基金利率。歐洲央行還會進一步加息,以防進口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在有很多勞動者參加工會的歐洲引發工資、物價循環。但美聯儲不會、也不敢貿然提高利率,卻可以承諾在較長時間內將短期利率維持在0.25%接近於零的水平,以此克服當前經濟依然疲弱之勢、找不到出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