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州難題倒逼中國經濟實業再造

http://www.CRNTT.com   2011-10-21 08:10:08  


民間資本為何躁動,高利貸為何盛行值得深思,“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角逐所反映的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訊/近期,溫州民間借貸引發的資金鏈斷裂、企業主“跑路”以及無法履行債務等一系列經濟金融風險已經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國家及時出台了扶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然而,民間資本為何躁動,高利貸為何盛行等問題值得深思,“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角逐所反映的問題也應引起重視。

  證券時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溫州高利貸泛濫既有供給的原因,也有需求的原因;既有政策的原因,更有制度的原因,而更深層次卻反映了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陷入困境的真實現實。 高利貸等地下金融興盛源於金融市場的二元分割,這種非正規金融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種補充,但也形成了利率管制下資金價格的扭曲。高利貸的需求方主要是中小企業,今年以來信貸政策收縮,市場流動性開始吃緊,但市場融資需求旺盛,特別是中小企業對資金的需求更為迫切,導致資金供需加速失衡。於是,正規金融與民間金融之間形成了位差,地下金融更有了填平其資金“水位”的機會,導致民間利率奇高。

  而為了追逐高利潤,一些資金又轉戰房地產市場,數據顯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規模將近110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40%,這其中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僅占35%,20%左右通過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集資炒房等進入到“房地產投資”,高利貸不僅吞噬了產業利潤,也架空了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調控。

  文章分析,如果說當前的高利貸是緊縮政策帶來的副作用,那麼對此擔憂將是短暫的,適時的政策調整即可緩解壓力,但高利貸興盛也許只是現實的一部分。應該講,高利貸不是造成當前溫州困境的原因,而是一個結果。溫州是民營經濟做實業起家的前哨,擁有超過40萬家企業(多數為小型企業)。改革30年來,溫州企業和民間靠加工貿易和產業鏈協作積累了大量的原始資本。然而近些年,由於政策紅利下對外向型經濟的路徑依賴,溫州產業基礎變得十分薄弱,要素支撐不足,創新的瓶頸和產業升級壓力使得大量實業企業紛紛外遷,經濟空心化的趨勢日益嚴重。溫州乃至浙江投資不足問題非常突出,近10年,浙江投資率增速一直低於8.6%的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全國達57%,浙江為44.0%;2009年全國為65%,而浙江僅為47%。而同期,溫州投資率始終徘徊在31%~37%之間,比長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3.6個百分點,投資增速比長三角城市平均水平低10.6個百分點,均居於末位。資本從來不會甘於寂寞,一些溫州資本將實業當做融資平台並借力民間借貸,參與房地產等炒作,使得溫州資本大量外流,甚至熱錢化。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