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國最隱秘的人際網絡:瘋狂的禮品

http://www.CRNTT.com   2011-10-31 14:55:19  


 
  與好茶無關

  如果細數這一二十年中國禮品市場的變化,會發現送禮的載體表現出一種時尚性。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金飾品到高檔香煙白酒再到進口葡萄酒,這幾年流行的春天的龍井、秋天的大閘蟹,還有緊跟電子時尚的iPhone、iPad等。如果跟上了流行的大方向,不同行業裡稀缺性的資源和產品,很有可能在高檔禮品市場引發風潮。

  與沾上“洋味”的進口葡萄酒、國際奢侈品牌相比,茶葉消費則是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市場。從熱炒普洱、大紅袍,到春天龍井身價的推高,近兩年以金駿眉為代表的高端紅茶升溫,湖南的黑茶、福建岩茶也都身價倍增。今年4月,一斤錢塘龍井起拍價1500元,令人驚訝地被拍賣出11萬元的高價,原本西湖龍井稀少珍貴位居第一,錢塘龍井位居其後,但是高端禮品市場不斷助推著龍井價格的上升,萬元以上的茶葉市場銷售井噴。在今年的茶葉高端市場,廠家推出3萬元/斤的金駿眉、近4萬元/斤的鐵觀音並不鮮見。

  一份茶葉行業調查報告提到,禮品消費者會首選茶季前期購買,如購綠茶會搶先購買明前茶,另外就是在節假日購買。禮品茶主要是各大茶類的高檔名茶,一般包裝精美、質量優異、品牌知名度高。團體消費者一般會選購有一定知名度、質量好、價格適中的名優茶作為辦公用茶。而茶葉消費的特殊性,也促使“五一”、“十一”、中秋節和春節等節假日成為銷售小高峰。另外每年3~5月份春茶大量上市,銷售量迅速達到全年銷售峰頂。明前綠茶量少價高,主要以禮品茶為主,大宗綠茶主要做花茶和外銷茶。黃茶的量比較少,主要是針對特定人群的高檔禮品茶,銷售旺季也是春季。

  1997年開始在北京馬連道做茶葉生意的吳海峰,曾經花費很大力氣推廣茶的專業知識。他告訴本刊記者:“但是這些年我不推廣了,因為很多人都認為自己占有的茶葉才是好的。真正懂茶的人非常少。往往一個人說某種茶葉好,需要其他人認同,其實是希望對方認同自己的社會地位,認同自己得到更好資源的能力。”吳海峰如今成為聚集頂級茶客的專業人士,在圈中變得隱秘起來,他說:“一些能夠得到天價茶的人,並不需要自己去買,也並不是真的關心茶的好壞。”

  見證了馬連道市場的興起,吳海峰明白作為一般禮品的茶,買家往往看重包裝,對於茶葉的品性反而不是那麼在乎。上世紀90年代,人們用茶葉送禮基本不帶包裝,用兩張紙把茶葉包成四方形,捆上一個小麻繩就拎著出門了。那時候台灣有個叫做“英記”的牌子進入大陸,特別講究包裝,一個專門的禮品包裝盒就能賣到五六十元,比一般的茶葉還貴,開啟了人們對於茶葉包裝的認識。在吳海峰的記憶裡,2000年以後國內才出現茶葉注重包裝的風氣,包裝的材料由木頭盒子、皮革盒子升級到仿玉石禮盒或是高檔陶瓷禮盒。

  早些年的好茶走的是特供渠道,想喝好茶的人光有錢沒用,需要相應的權力才會有人不計成本地貢獻好茶。後來隨著茶葉市場的逐步放開,原有的國家標準已經涵蓋不了層出不窮的新茶,茶葉市場的標準和規範變得越來越模糊。權力因素也因此在變弱,能否花得起錢成為喝到好茶的一大因素,另外是否進入茶客的圈子也很重要。

  2002年以後,機器製作大規模普及,使得手工茶葉更為稀罕。但是現在的一般茶客滿足於新工藝帶來的“勁兒夠大,口感夠味”,原本品質並不高的廣西、雲南的大葉茶因為芽大且白,成為比較暢銷的拼配茶。

  吳海峰笑稱自己在上世紀90年代還有幸跟隨師父,品嘗到了各類手工製作的頂級茶,“舌頭還有著真正好茶的記憶,好的茶是直指本質的,不需要任何花哨的包裝宣傳”。中國傳統的工藝需要人們強大的經驗體驗,但是隨著茶葉產地生態變化、傳統製作工藝的消退,使得懂茶的人更為少見。這些年接觸到的有社會地位的人,由於見多識廣,一般對茶葉有個不離譜的大致評價,是好茶還是壞茶,但是某種茶葉到底有多好、好在哪裡,卻很難說出來。

  吳海峰自己的茶室布置得極為簡單,四面白墻,一側墻的木架子上放著上百包普通防潮袋包裝的茶葉,半斤一包,如果客人需要,最多再在外邊配上一個1元多錢的紅色紙袋。從外表上看,很難相信這裡邊不少是10萬甚至20萬元一斤的好茶,也是從北京直到東南亞的一些茶痴千里迢迢來淘的特製手工茶。

  極高端的茶,聚攏了一個特別封閉的小圈子,一些地道的頂級茶客,為了尋到好茶不惜價格。吳海峰稱自己在北京十幾年,“能真正喝明白我的茶的人,不超過20個。這20個懂茶的人,一口茶抿一抿,就能說出采茶時的天氣情況,製作時有沒有工藝疏忽了,保存情況如何等等”。進入頂級茶客的小圈子很難,但是一旦被接受,很快就省去了交際的信任成本。

  吳海峰說,真正的茶客並不太關心茶葉禮品市場的變化。高端茶的售價穩定,除去通貨膨脹的因素,不太為其他因素影響成本。“極品茶多是可以保存的茶,比如岩茶或是普洱,今年沒賣出去明年接著賣,每年的口感定位都會有區別,很可能價格更好。所以真正高端的茶,並不需要去刻意迎合大眾市場。”但是有高端送禮需求的人,會主動尋求高價茶,雖然高價未必等於高品質的茶。各地政府為了打響自己的茶葉品牌,也施展渾身解數公關推廣,對茶葉市場流行風尚的影響也比較大。“一群有社會地位的人,號召一群不懂茶的人形成某種品茶風氣,但他們所喝的是不是真正的好茶,其實沒人關心。他們並不知道地道的梅家塢龍井並不好看,也沒見過手工做的頂級徽茶黃綠而水靈,熱水一衝真能在玻璃杯裡跳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