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石述思:誰製造了“5800萬留守兒童”

http://www.CRNTT.com   2012-02-22 11:42:49  


 
  拋開日益加劇的城鄉差距不言,公共教育投入的缺失,社會福利的滯後,都使“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許多地區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幻。

  本來應該政府和社會承擔的巨大成本,無情地壓在了太多需要為生存而戰的父母頭上。他們被迫背井離鄉,成為定期遷徙的候鳥,而照顧撫養孩子的重任便交給年邁的爺爺奶奶。

  社會的救助一直都在進行,但既是乏力的,又是不平衡的。在教育部撤並鄉村小學後,這個社會甚至吝嗇地不能給需要長途跋涉上學的孩子提供一輛安全的校車。2011年,多起校車事故奪去數十留守兒童生命。當年各級政府採購公車費用超過800億人民幣,無一輛校車。

  更多的父母將數百萬孩子帶到了城市。但多數大人需要每日為生計打拼,平日都孩子缺乏關愛甚至起碼安全的看顧,更可怕的是,絕大多數的他們是永遠不能獲得金貴的城市戶籍的,而沒有這張中國市民的證明,孩子就永無可能獲得公平的教育、醫療權益。

  現在,廣東、重慶等地進行了戶籍改良,部分農民工面前,城門裂開了一個小小的縫隙,但對於多數地區而言,1.3億候鳥化生存的打工者仍會以流浪者的姿態寫入歷史。

  拯救5800萬留守兒童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應是分享著改革發展成果的所有人的義務。你無法回避,責無旁貸。

  徹底改善他們的生存狀態需要系統的制度改良,比如義務教育的公平化推進,比如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再比如戶籍堅冰的盡快打破。但對於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而言,這些準備還遠未到位。

  相關的政府和社會救助儘管從未中斷,但由於缺少系統化、制度化、長效化機制,這些救助往往不是流於形式,就是運動化、政績化,孩子們的救濟途徑始終單一而短暫。

  在四川、重慶等地,很多官員和社會志願者擔任了留守兒童的代理家長,這樣的愛心接力往往難以填補孩子們的親情缺失,許多地方興建了寄宿制學校,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相關的情感教育、心理輔導卻嚴重匱乏。

  更重要的是,面對這一影響中國未來發展質量的命題,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奔走呼號,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共同參與。

  不能讓留守兒童輸在起跑線上。

  最近,一場CCTV財經頻道舉辦的愛心晚會引起了轟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