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穩增長先要穩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12-06-04 08:22:44  


 
  文章指出,市場信心是個敏感的東西,它有時候就是一種情緒,無法量化。穩信心可以有很多種方法:一是通過各種政策手段和工具,刺激信心的增長;二可以通過領導人的表態,影響市場信心,比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口術;最重要的還有改革,持續而穩定的改革能夠為投資者創造更加安全與健康的市場,特別在中國,投資環境的安全性可能是決策者最大的顧慮。

  比如此番密集推出的“新36條”實施細則,試圖將民間資本引入壟斷領域。眾所周知,在中國,被國企壟斷的大多是高利潤環節,投資回報並不成問題,但民間資本卻依然踟蹰,其中大部分原因在於,民企並不能確定投資壟斷行業的安全性,因這無異於與虎謀皮,有太多人為因素造成的失敗,典型者如新長鐵路拖欠民資16年,至今仍無還款方案。再比如股市,套用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的形容,中國的股市一度將投資者當傻子來圈錢,這種搏傻遊戲又怎能讓投資者有信心?相對於市場風險,這種因體制不健全所導致的人為風險,恐怕才是影響市場信心的最關鍵因素。

  由此來看,對於市場特別是民間資本而言,不是沒有投資機會,也非投資回報不吸引人,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市場環境亂七八糟,投資安全性不高,隨時被吃被當傻子,沒有信心。推論則是,穩增長先得穩信心,穩信心得要搞改革,搞改革必須說到做到。只有從制度上為投資者創造安全的市場環境,將政府行為所帶來的人為風險降到最低,才是提振市場信心的根本之道,這也將為中國經濟釋放龐大的改革紅利。

  文章最後說,該如何穩增長?歸根結底還是改革。不僅包括資本市場的改革,還有“新36條”細則、反壟斷、稅制改革、政府改革等。一方面放鬆貨幣、保增長,另一方面堅定推動改革,這樣才能有助於市場重拾信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