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民族主義與中日關係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10-03 09:45:41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0月3日訊/在中日關係中,民族主義力量越來越顯現出其巨大的能量。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中日關係向何處去?中日關係會有怎樣的未來?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昨天在聯合早報撰文“民族主義與中日關係的未來”: 

  中國在亞太區域是扮演和平的使者還是衝突的媒介,並不僅僅取決於人們廣泛認為的中國內部政治本身,更重要的是取決於中國和這個區域其他國家的互動。 

  日本政府“國有化”具有主權爭議的釣魚島,引發了中國大規模的反日示威遊行潮。同時日本國內也有規模不等的反中示威遊行。中日勃發的民族主義,使得人們對亞洲地區的安全深感憂慮。中日關係往何處去?是和平?還是戰爭?在亞洲眾多的國家間的關係中,中日關係可以說是這個地區和平與安全的決定因素。為什麼這麼說?有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中日兩國分別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不僅兩國的經濟體互相依賴,而且這兩個經濟體各自和其他經濟體,也有高度的相互依賴性。因此,一旦中日兩國民族主義發生衝突,必然影響整個亞太地區的經濟,甚至是整個世界經濟。 

  第二,美日聯盟的存在表明,中日民族主義的衝突必然影響到中美關係,而中美關係則是當今世界的結構性因素,可對整個世界事務構成實質性影響。美國一直把美日聯盟,視為維持其在亞太霸權地位的主柱。一旦中日民族主義發生衝突,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美國很難置身事外。捲入?還是不捲入?對美國來說都是困境。不捲入,就等於廢棄了美日聯盟,美國在日本的信譽必將蕩然無存,其在整個亞洲的信譽也必將消失。捲入呢?這就意味著兩個核大國之間的衝突。 

  中美兩國之間高度的經濟互相依賴,已經形成了一些美國學者所說“中美國”,各自可以對對方構成金融“恐怖主義”。一旦中美發生衝突,結果不會像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那樣,而更像古希臘時代的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的衝突那樣。美蘇對抗最終導致了蘇聯的解體,但中美一旦對抗,更可能導致兩敗俱傷。 

  這一點美國很清楚。因此,美國儘管從地緣政治的角度,樂意看到中日之間一定的緊張關係,但如果美國感覺到中日之間有發生公開衝突的現實可能性,就緊張起來。美國的這種矛盾態度,最近表現得尤其明顯。一方面,美國對日本表示,美日聯盟可以適用到釣魚島;另一方面,美國也在呼籲中國和日本不要訴諸於武力來解決問題。一邊是經濟上的“中美國,”另一邊是軍事戰略上的“美日聯盟”,美國要在這兩者之間做到平衡,是一件艱難的工作。但一旦失衡,不僅會導向中日之間的衝突,也會導向中美之間的衝突。不過,美國近年來的行為,使得人們越來越懷疑其是否有能力來做到這個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