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釋放改革紅利要選好突破口

http://www.CRNTT.com   2012-12-26 08:28:19  


  中評社北京12月26日訊/剛剛結束的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著力強調,“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

  財經國家周刊發表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曉文章表示,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對以往改革模式的反思。過去30多年的中國改革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注重經濟改革“單兵突進”;二是鼓勵大膽試驗,提倡“摸著石頭過河”。這種“邊改邊調”的改革模式雖然阻力小、見效快,但同時也帶來負效應,出現了經濟領域的高度非規範化和權力的超邊界膨脹。

  缺乏約束的權力與非規範的市場相結合,就容易導致權力與資本、權力與市場的結盟,從而形成對市場資源的不當壟斷,在此基礎上按占有資源的多寡來分配收入就導致了貧富差距拉大和社會公平缺失。久而久之,改革的共識在一定程度上就逐步走向弱化,甚至停滯。這種弱化突出表現在,中國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階層希望將某些具有過渡性特征的體制機制“定型化”,以形成有利於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體制”。這種“過渡性的體制”很容易將一個國家拖入“轉型陷阱”,其經濟上表現為增長放緩或停滯,社會發展上表現為經濟增長畸形化和社會矛盾加劇。

  這是上下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基於對現實的認識,大家充分認識到,“寧要有風險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風險”。由此,今年提出的經濟工作最終目標也由過去的“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轉變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一元目標已經演化為二元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講,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態是對重啟改革共識的肯定,特別包含有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改革是對以往漸進式改革的大突破,不僅僅是既有改革的深化,更是改革的再出發。

  從長遠看,在以市場經濟為基本取向的基礎上,我們要對以往的改革進行系統反思,形成新的改革思路和具體設計,然後尋找改革的突破口。目前經濟發展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上,這是設計改革路線圖的切入點。“民富優先、提升消費、政府放權、公平正義”可以作為制定經濟改革路線圖的戰略指導思路,前三個講的是手段,而後一個是目標。再從改革時間表的角度看,我們可以設定3年、5年、10年和20年的分階段目標,逐一細化、逐一討論。

  從短期來看,改革的突破口會在哪里?文章以為,在當前形勢下,突破口需滿足四個條件:一是偏向經濟領域;二是改革阻力要小;三是要見效快;四是能迅速帶來經濟增長。這樣既有利於保證改革的順利推進,也符合中國目前國內外形勢的要求。據此判斷,當前進一步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的最好突破口是以土地制度改革和戶籍制度改革來推動新型城鎮化。2011年確定的2012年經濟工作任務主要有5個,而今年確定的2013年經濟工作任務擴展為6個,比較之下發現,除對經濟改革有深入的表述外,多出來的那一條就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