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寬財政穩貨幣政策組合將繼續

http://www.CRNTT.com   2013-01-16 08:13:28  


“寬財政、穩貨幣”較大可能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穩增長的宏觀政策組合
  中評社北京1月16日訊/2013年,判斷經濟走勢的焦點是政策組合。全球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制定者面臨共同的課題:如何在穩增長與調結構之間保持平衡?

  陸家嘴雜誌發表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文章認為,中國宏觀政策將呈現“寬財政、穩貨幣”,歐美則是“緊財政、寬貨幣”,共同帶動全球經濟的溫和復甦。由於中國的財政乘數偏大,貨幣乘數下降,中國短期“穩增長”的效率相對歐美較高,將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緊財政、寬貨幣”的組合刺激歐美增長的力度有限。美聯儲QE3將貫穿2013年全年,歐央行將落實“直接貨幣交易”計劃。但是歐美貨幣政策的效率在降低,減弱了“寬貨幣”對增長的支持作用。同時,這樣的政策組合還可能加劇歐美資本流入新興市場,包括中國的壓力。

  文章分析,近兩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既有短周期總需求疲軟的因素,也有長周期潛在增長率放緩的因素。中國財政政策因其乘數較大、見效較快以及定向寬鬆的特征,在穩增長中的作用較大。而貨幣政策,由於受到結構性問題的制約,放鬆的力度受到限制。

  首先,中國潛在增長率下降。隨著中國勞動力增長放緩、加入WTO的制度紅利消退以及房地產泡沫對實體經濟的擠壓,反映長期總供給能力的潛在產出在逐步下行。根據現在失業不嚴重和通脹溫和的情況,判斷近期7.5%左右的經濟增速離潛在增長率不遠。

  第二,從總需求的角度看,私人部門自主增長的動能偏弱。儘管近期的數據顯示增長企穩回升的態勢,但這主要反映政策放鬆,尤其是基建投資的拉動。基於中國目前的經濟和金融環境。

  第三,對於促進短期需求而言,寬財政的政策效率較高。一方面,不同於歐美等國政府債台高築,中國公共部門負債率相對較低,財政政策仍有很大的寬鬆空間。另一方面,中國的財政政策拉動需求的乘數較大,由於財政資金對基建項目的投入往往帶動地方政府來自其他渠道的配套資金,尤其是銀行信貸;從某種意義上講,財政和貨幣政策難以分開,可以說是中國版的“財政主導”的宏觀政策。

  第四,現階段中國的貨幣環境受不同方面的多重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政策“過緊”和“過鬆”的風險同時存在,使得政策當局在操作上比較謹慎,穩健為上。中國房地產泡沫仍未破裂,一些導致投資性購房需求的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包括收入分配的差距、地方政府有效土地供應不足,和住房存量分布的不均衡等。房價上升的預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寬貨幣可能導致住房投機卷土重來,大幅推升地產價格。因此,貨幣政策有“過鬆”的風險。

  同時,中國貨幣條件存在內在的緊縮壓力,對實體經濟來講,政策有“過緊”的風險。2011年消費率首次超過了投資率,儲蓄率已經開始下降。從邊際上來講,過去高儲蓄支持的貨幣信用(包括影子銀行業務)的擴張難以持續,反過來有向下緊縮的壓力。一些早期的跡象包括企業杆杠率處在高位,私人部門對外資產配置帶來的資金流出壓力,和由此導致的銀行惜貸情緒上升等。同時,影子銀行大幅擴張後面臨市場自我約束和審慎監管加強的風險,任何顯著的調整都可能導致私人部門風險偏好降低,需要貨幣政策的放鬆來抵消其對融資條件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