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重視改革方法論 找准改革切入點

http://www.CRNTT.com   2013-02-25 08:27:36  


在保持穩定基礎上推進改革是中國改革成功方法論的核心
  中評社北京2月25日訊/十八大後的中國,必須以獲取改革紅利才能保證經濟持續發展;科學總結中國32年改革的成功經驗,是我們推進改革和找准改革切入點的前提。

  一、中國改革成功在哪兒?

  證券時報發表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使中國從197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4000多億人民幣的貧窮落後國家,發展為GDP總量達52萬億人民幣,排名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連續30多年近10%的GDP增速,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奇跡。

  但中國改革究竟成功在哪? 

  一個國家改革的成功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改革目標的確立,二是改革路徑的選擇,二者缺一不可。以30多年中國改革之經驗教訓看,中國改革的成功絕不僅在於市場化改革方向的確立。如果僅從確立市場化改革目標看,無論是俄羅斯還是其他東歐國家,其市場化改革目標比中國更徹底,但為何他們的改革沒有中國成功?關鍵在於改革的方法論上不同。然而這一點能否被普遍接受,它能否繼續指導中國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改革與發展,取決於我們能否對中國改革成功方法論的內涵做出及時準確的總結。

  二、中國改革方法論的內涵

  文章認為,中國改革方法論的內涵有以下四點:

  (一)穩定基礎上漸變,“摸著石頭過河”

  在保持穩定基礎上推進改革是中國改革成功方法論的核心。改革應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上由淺入深、穩步推進,充分考量改革成本支出和社會承受力,以量變自然帶動質變,最終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改革成果。

  “摸著石頭過河”是中國改革漸變、穩定改革的理論基礎和表現形式,幾乎滲透在中國體制改革的每一個細節和環節之中。中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難度大、阻力大、震動大,不宜上來就搞“普世價值”的系統規劃,那樣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論,導致改革成本和風險過大。同時,以西方國家為代表的“普世價值”是否就是市場經濟背景下政治和經濟體制的最佳模式也仍在探索之中,具有不確定性。

  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堅持在穩定基礎上漸變、“摸著石頭過河”不僅在過去而且仍將在未來一個較長時期內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社會體制改革的方法論,指導中國的改革實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