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偏重中長期的政策思路不能因增長失速而變

http://www.CRNTT.com   2013-05-27 08:26:28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訊/內需疲軟加上全球經濟復甦反覆,匯豐中國5月製造業PMI初值再度滑落至榮枯線下方,降至49.6,創下7個月來最低水平。其中,中國製造業產出指數初值為51.0,上月為51.1,也創3個月來最低;新訂單指數亦再度跌至50下方,從上月的51.2滑落到49.5,為去年9月以來最低水準。

  製造業復甦勢頭低迷,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中國經濟下行趨勢的憂慮。滬綜指昨天下跌0.6%。對中國經濟高度敏感的澳元應聲跌至0.9626兌1美元的11個月新低。倫銅價格大跌逾2%,上海及東京期膠挫跌3%。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認為,製造業萎靡不振,至少折射出兩大問題:

  其一,經濟回暖無力加大製造業的去庫存壓力。最近有消息稱,包括鋼鐵、機械、汽車等在內的主要製造產業庫存迅速增加,預示著未來一段時間內,相關產業將面臨新一輪的去庫存壓力。就鋼鐵來說,鋼企生產積極性不減,4月全國粗鋼產量6565萬噸,日均219萬噸,環比增2.3%,鋼材市場供應壓力繼續增加。這種情況也反映在汽車、機械等主要製造業行業。因為此前汽車、機械等主要製造行業憑借較好的需求預期而開足馬力生產,多數行業已處於高庫存階段。由於需求疲軟,鋼企,汽車、機械等主要製造業進入去庫存階段,價格將繼續維持易跌難漲格局。

  其二,進一步印證了當前中國正面臨最難的就業季。中小企業占主體地位的民營企業是中國吸納勞動力最重要的渠道。有關統計顯示,國企吸納的就業人數僅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8.2%,而民營經濟卻解決了全國75%甚至80%以上人員的就業。但現在無論是輿論、法律還是信貸政策都不足以支持民營企業家創業和擴大生產規模,稅負過重、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等問題都使民營企業發展困難,難以吸納更多就業。難怪中央決策層近日連續強調“保就業”。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