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留戀港英意圖“占中”是背離“一國兩制”

http://www.CRNTT.com   2013-05-31 09:12:59  


 
  倫敦解密的相關檔案已然證實,英國人早就算定中國政府不會允許英國對香港管治延續至1997年6月30日以後。麥理浩等人不愧深謀遠慮,早做未雨綢繆。香港人心就是這樣被英國人在九七前30年間營造的穩定繁榮俘虜了。

  為什麼在上世紀50年代倫敦不允許香港實行民主政制改革?因為,那時,他們對香港的中國人的心向何處沒有把握。在經過從1968年開始將近20年精心打造之後,到了1984年,倫敦從那時香港居民對待香港前途問題取向中看清了希望,於是,搶在中英聯合聲明草簽前,宣布在香港展開旨在“還政於民”的代議政制改革。

  留戀榮景不能喚回民主

  英國人對香港居民長期灌輸西方價值觀固然影響深刻,但是,假如沒有九七前“黃金30年”實實在在的利益相輔相成,那麼,今天,香港相當一部分居民留戀港英年代的情緒不至於如此厚重。當然,假如特區第一、第二和第三屆政府的施政沒有一再出現偏失以至於香港社會基本矛盾惡化、政治基本矛盾激化,那麼,今天,香港相當一部分居民對港英年代的眷念也不會如此強烈。

  盡管在一些地方,九七前似乎值得一些人留戀,但是,香港發展民主政制不應該也不可能以寄望返回港英年代來實現。

  因為,第一,九七前的“黃金30年”恰恰是以港英當局仍然實施“殖民專制統治”為重要條件的。盡管港英當局以成立區議會、設置咨詢組織來改善一小撮殖民者與香港廣大居民、尤其成長中的社會精英之間關系。然而,所謂“行政吸納政治”最多是向高度集權體制吹進一點稀薄的“民主”氣息。即使從1991年起,港英當局在立法機關選舉制度中摻入一點“民主”成分,然而,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立法機關依然由大多數非民選議員組成,港督依舊擁有至高無上權力包括行政權力和立法權力。盡管歷史不會重演,也不可能另行設計,但是,在觀念上可以設想,假如九七前30年香港一路走向民主而達至雙普選,那麼,香港歷史肯定會是另一幅圖景,今天,還有多少可供某些人深深依戀的東西?

  第二,對香港現實不滿,不能歸咎香港回歸祖國,而是應當歸咎英國人沒有培養“一國兩制”下“港人治港”的人才,相反,精心培植“拒中抗共”勢力,為特別行政區落實《基本法》、探索“一國兩制”設置障礙。

  香港社會一直流傳一種頗為形象的說法──英國人沒有教會華人政務官駕駛“香港牌”車輛就拍拍屁股走人,以至於特區第一屆政府幾乎以港英最後一屆政府原班人馬打理,將“香港牌”車輛開得東倒西歪,幾乎翻車。亞洲金融危機固然是不可忽視的客觀因素,但是,特區第一屆政府管治班子缺乏經驗則是起決定作用的主觀因素。記得1997年11月,當時特區政府主責財經事務的負責人居然斷言,亞洲金融危機很快將在該年耶誕節前結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