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兩岸關係的新視角

http://www.CRNTT.com   2013-09-20 04:31:32  


 
  在去年短暫的自由行中,筆者曾在旅途中與許多平凡的台灣人有過短暫的交流。在那次旅行之後,我感覺“台灣認同”其實表現為的是一種本地化的“鄉土意識”,這是一種在悠然富足的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觀念,如此當然會逐漸淡化“統獨認同”問題,而往往更看重鄉土情感。

  但今日想來,這樣的體會對於台灣而言,也或許只是一個側面而已。此次來台灣的法鼓佛學院訪問四月,初來乍到,便讓我有機會無意間窺探到關於兩岸關係的另外一些不大注意的面向。

  初來法鼓山,剛安頓好,便有台灣的居士造訪,托我給相識的大陸出家師父帶一些物品。三位來訪的女居士應都是“純粹本地人”,雖不知是否有外省血緣或客家血緣,但其間談話皆為台語,可謂相當本土化。她們人雖在台灣,卻是第一次造訪法鼓山,於是我權充地主,為其一行導游,參觀禮拜法鼓山各處殿堂。她們均至誠參拜,一絲不苟,令人感佩。

  當談起大陸佛教狀況時,幾位居士都曾有游歷的經驗,尤其她們都以參拜四大名山為莫大的榮耀,並在談話中有意無意地談到,認為那是台灣佛教的根源所在。這幾十年兩岸佛教的彼興此衰,難免讓大陸佛教人士在面對對岸佛教時,常常帶有幾分艶羨之情,因台灣佛教的現代化轉型不僅順利,且能在社會中贏得普遍的尊重與認同,不可謂不是某種典範。因此當聽到這幾位居士對大陸的某種“認祖歸宗”,心中不覺一愣,台灣佛教徒眼中的“兩岸關係”,又會是怎樣?

  在和台灣的出家眾與居士打交道的過程中,筆者少有感觸到“政治掛帥”的氣味,一旦涉及到兩岸關係問題,均是以交流融合為基本立場,這與兩岸公共輿論界中聚焦於“統獨”的視角明顯不同。

  這是因為佛教界刻意回避政治問題嗎?以台灣為例,佛教徒數量大約有800萬人,占總人口的35%,不可謂不多。所以台灣佛教界與政治的關聯也其實相當緊密,政治人物每到選舉關頭,難免都會拜訪幾大山頭,表面上是為民生祈福,但難免夾雜“拉攏選票”之意。但除開選戰的關鍵時刻,在日常生活中的台灣佛教徒,似乎一旦涉及到兩岸關係問題,他們對於漢傳佛教,乃至佛教的普遍認同會超越某種狹隘的“統獨觀”,至少是極大地壓抑後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