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 
中評論壇:日本右傾化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10-22 00:09:30  


 
  所謂“右派政治家”多指國會議員中堅持反華親美路線的人,同時也指那些具有民族主義色彩,並堅持走強軍自立道路的人。後者當中既有反華反美人士,也有親華反美人士。這些人主要由自民黨當中的“非主流派”和“新保守派”以及民主黨當中的少壯右派構成。岸信介、鳩山一郎、中曾根康弘、小澤一郎、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麻生太郎等是其代表。而西村真悟、石原慎太郎等則是極端民族主義分子。

  戰後日本右傾化有三次高潮:“第一次右傾化”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冷戰結構形成後,美國利用日本國內右翼組織向社會主義陣營發難。本來,尊皇、反西方是日本右翼的傳統。但是,這一時期的民間右翼組織有一個反常的特徵,那就是“親美”。與此同時,自民黨內部的非主流派也對重經濟、輕武裝的“吉田路線”不滿。因此,主流與非主流之間在修憲與重新武裝問題上針鋒相對。結果,主流派取勝,第一次右傾化退潮,日本實現了戰後第一個國家戰略目標------構建“經濟大國”。不過,戰後日本究竟應該如何選擇道路的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鳩山一郎(鳩山由紀夫的祖父)主張日本自立,與美國保持距離並積極改善對蘇關係。岸信介(安倍晉三的外祖父)主張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目的是在日美同盟框架內為日本爭取更大的利益。二者的政治DNA都已在其孫輩的首相生涯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戰後日本的“第二次右傾化”出現在80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主要是“新保守派”站出來叫板,要對戰後日本政治進行“總決算”。其代表人物是中曾根康弘和小澤一郎。他們想使日本成為“正常國家”並實現戰後日本的第二個國家戰略目標-------構建“政治大國”。小澤一郎是個親華的“民族派”,他主張在中日美之間實行等邊外交,力求日美對等。因此,美國人對其不依不饒。另外,在第二次右傾化過程當中,民間右翼組織表現活躍,他們在歷史教科書以及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頻頻製造事端。

  進入21世紀以來,是戰後日本“第三次右傾化”形成和發展的時期。從小泉純一郎到安倍晉三,即便中途民主黨上台(除鳩山內閣外),這一進程都在持續著。也就是說,戰後日本的右傾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正不斷地從以民間右翼組織為主角向以右派政治家為主角的方向發展。小泉純一郎還算是個新保守派,但是,安倍晉三卻是一個保守的民族派,“新日本主義”是其政治理念,構建“軍事大國”是戰後日本第三次右傾化追求的國家戰略目標。總之,日本政界的鷹派政治家越來越不掩飾自己的“政治抱負”,更不介意周遍國家以及世界的眼光如何看待自己。即便超越憲法,否定歷史事實,他們也要我行我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第24頁 第25頁 第2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