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歷史省思:佟麟閣如何從抗日英雄變“反動軍閥”

http://www.CRNTT.com   2013-10-26 11:23:04  


佟麟閣將軍之子 佟兵
 
家屬的流離與烈士身份的追認

  安置好父親的遺體,母親帶著一家人躲進了美國教會開辦的匯文小學(現北京丁香胡同小學)“校長尚文錦掩護了全家”。

  次年7月28日,佟麟閣殉國忌日。“那天清晨,母親買好酒和點心,和我們合計好分頭出門的時間、路線,來到了柏林寺。與散居城內的忠實部下在寺內東跨院會合,對著一個水池焚香燒紙,磕頭祭拜父親亡靈。母親為了一家人,也想盡辦法謀生。”佟兵回憶說:“在火藥局三條一個3米寬、十幾米長的小院里,母親買來機器,把買來的白線織成襪子拿到街上賣,再買回來配給的棒子面,維持著20多人的口糧。”

  在這8年間,佟家搬了若干次家,住過史家胡同、火藥局胡同、皇城根胡同……佟兵回憶說,那段時間家里日子過得很苦,但在親戚、朋友、同學、共產黨員等的幫助下,他們熬到了抗戰勝利。在火藥局胡同,有個鄰居是拉胡琴的師傅,他知道佟家的身份後,內心非常敬重。這位師傅每當做了好菜、燉了肉,都會給佟兵的母親盛上一份送過來。

  抗戰8年間,佟兵親眼目睹了日偽軍在北平的暴行。有一次,佟兵看到一個中國人無意擋了日本兵開的汽車,日本兵就直接開車把人撞死了。

  1946年,為紀念佟麟閣、趙登禹殉國9周年,舉行了移靈、追悼大會等公祭活動。李宗仁、馮玉祥等66人聯袂行文,向海內人士征文。1946年7月28日,國民政府為佟麟閣、趙登禹舉行國葬,由李宗仁主祭,從北新橋柏林寺到香山蘭澗溝,沿途設了6處公祭點,民眾自發擺設供桌、祭品。“抗戰勝利後,我們才第一次能扶著父親的靈柩痛哭一場”。

  29日,國葬趙登禹時,趙的家人都已逃難到山東老家,沒人在北京,於是佟兵和姐姐替趙登禹後人打幡,從存柩處的龍泉寺出發到宛平城外的墓地。

  佟兵說,國民政府是1937年7月31日發布的褒獎令,追認佟麟閣為陸軍上將。上海《大公報》1937年8月1日原文刊載了這一褒獎令,上面有“生平事跡存備宣付史館,以彰忠烈,而勵來茲”的字樣。而第一個“以彰忠烈”的是宋哲元,他在佟麟閣殉國一周年時,在衡山觀音橋修建了“雙忠亭”。

  中共最早紀念佟麟閣的是毛澤東。他在1938年3月12日追悼抗戰陣亡將士大會上,稱佟麟閣“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然而,自1952年毛澤東親自簽發的烈士證作廢後,直到1979年8月1日,“因戰因公犧牲人員家屬光榮證書”才補發到佟家。“1979年8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給鄧小平寫信,經鄧小平批示後,北京市委正式追認我父親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並在香山重新修葺佟麟閣墓地,竪立起漢白玉石碑。1980年7月28日,我們才被重新允許給爸爸掃墓。1992年墓地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佟麟閣路,1948年命名後,於1966年更名,又於1984年10月恢復,1995年9月竪立了中英文路牌,成為歷史文物。

  跌宕沉浮身後事,都與將軍無關了。他停留在當年手書的王昌齡詩句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完)

  (佟兵 1925年生,曾任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委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