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如何讓“民生財政”惠及民生

http://www.CRNTT.com   2013-11-07 08:50:33  


  中評社北京11月7日訊/2008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中國政府首次提出了“民生財政”的概念,用以表達和傳遞政府改進民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決心。從此,民生財政成為了政府重要的執政理念,而提高民生水平也成為了財政追求的主要目標。那麼,如何才能讓民生財政真正惠及民生呢?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研究院教授劉小兵文章稱,實際上,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強調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從公共財政到以人為本的財政再到如今的民生財政,無不體現出政府的這種意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但與此相對應的卻是,中國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數從2000年的0.412提高到了2012年的0.474,已高於世界銀行公布的同期全球基尼系數均值0.44。這顯然不應是我們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表現,也說明這麼多年來,財稅政策這只“有形之手”未能很好解決如何讓全體人民共享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這一問題。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文章分析,之所以需要政府通過財稅活動來改善民生,原因在於市場這只“無形之手”在解決民生水平方面出了問題,主要表現在民生水平按照市場規則來決定的話,其結果一定存在差距。而且,這種差距有時還很大,且容易被固化與傳承,導致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表現在要消除這種差距,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做到這點,財稅活動的基本邏輯就應該是向富裕的人群徵稅,然後通過財政支出將其用以改善貧窮人群的生活水平。就像你有好幾只左腳鞋卻只有一只右腳鞋時,你等於只有一雙鞋;如果將一只左腳鞋變成右腳鞋,你就會有兩雙鞋;如果再將一只左腳鞋變成右腳鞋,你就會有三雙鞋了。

  對一個社會而言,左腳鞋就如同富人,右腳鞋就如同窮人。民生財政,其真正內涵也就在於此,因為政府是無法平白無故地生出一筆錢來補貼給貧窮人群的,它必須先收錢再花錢。所以,我們說,稅收應該是“取之於富、用之於貧”,而不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由此可見,要讓民生財政真正惠及民生,政府的財稅活動必須遵守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必須保證稅收收入更多地向較富裕人群、地區、行業籌集,二是必須保證財政支出更多地讓較貧窮的人群、地區、行業獲益。那麼,我們目前的財稅活動是否符合這兩個原則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