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英九涉外政策的高明之處

http://www.CRNTT.com   2014-07-08 09:02:37  


 
  其一,馬與大陸建立了初步政治互信。大陸之所以沒有對馬當局利用國際場合與美國高層會面的做法表示不滿,最根本的原因是當前兩岸執政當局建立了初步的政治互信。這種基本的政治信任是陳水扁執政時期所沒有的。雖然大陸清楚馬英九當局的這種作為確實提升了台灣的國際能見度,確實提升了台美實質關係,但是大陸相信馬英九當局此舉不在搞“台獨”分裂活動,而是台灣參與國際活動時的副產品。因此,對於馬英九在國際場合的某些作為,大陸選擇予以諒解和理解。實際上,在兩岸建立政治互信之後,大陸對台灣民眾擴大國際參與的願望,還時常給予善意回應。2014年6月,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與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第二次會談達成共識,“盡快啟動共同研究工作,務實探討兩岸經濟共同發展與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相銜接的適當方式和可行途徑”。為了解決台灣參與某些重要的國際組織、保障台灣在這些組織中的權益問題,大陸甚至同意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和國際民航組織。如果沒有兩岸執政當局的政治互信,這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其二,台灣當局國際參與的目的重在獲取實質利益。與陳水扁執政時期利用國際參與搞“法理台獨”不同,馬英九當局涉外政策強調實質獲益,並不糾結於名稱和地位等問題。兩岸在涉及台灣國際參與的長期互動中,已經形成了許多較為成熟的慣例,在最為敏感的名稱和地位問題上尤其如此。如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與國際奧委會,以地區經濟體的名義參與APEC,以“台澎金馬單獨關稅區”加入WTO。陳水扁執政期間提國際參與並不是為了真正的參與到國際組織中,而是凸顯台灣的“獨立主權國家”地位,為了引起大陸的反彈從而製造島內民眾對大陸的仇恨,因此拒絕任何慣例的存在,拒不接受以“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等名義參與任何國際組織,而是主張以“台灣”名義成為其正式成員。馬英九上任以後,台灣國際參與的主要目的系實質參與,也就是說重在能夠參與到國際組織中,參與名稱和地位等問題只要符合以往慣例,都不會成為主要障礙,因此對於以觀察員名義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和以特邀貴賓名義參與國際民航組織,台灣當局都欣然接受,並已成功參與了數次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