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台灣來的林毅夫怎麼看大陸的鄧小平?

http://www.CRNTT.com   2014-08-22 12:35:09  


 
  關於改革的兩個“意想不到”

  中國改革從1978年開始,效果最顯著的是鄧小平總結出來的兩個“意想不到”:第一個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巨大的生命力和對農業的巨大推動力;第二個是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巨大貢獻。

  1998年通貨緊縮之前連續五年的投資增長實際上是從1992年年初鄧小平的南方講話開始的。小平同志在南方講話中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就必須由投資來進行推動。五年來不僅國內企業受到南巡講話精神的感召快速地增加投資,而且外國企業也加大了對中國的投資力度。1992年以前,外資在我國固定生產投資中的比重沒有超過5%,但在1992年以後這個數字上升到12%。最高達到過20%。幾年下來整個國民經濟發生了很大的結構變化,中國從所謂的短缺經濟變成了過剩經濟。

  經濟預測還是保守了一點

  在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為改革開放提出了一個發展目標,那就是從1981年到20世紀末的20年內國民生產總值要“翻兩番”。這個目標意味著中國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必須達到7.2%。

   當時我作為在北大學經濟的學生對這個目標的實現有所懷疑,因為根據那時學界普遍接受的發展經濟學“自然增長率”理論,任何一個國家除了在戰爭和受到自然災害破壞之後的恢復期外,都不可能長期維持年均7%以上的增長速度。

  三十多年過去了,現在回頭再看,鄧小平同志當時提出的目標實在還是太過保守了一點,中國經濟不僅翻了兩番,而且在1978—2007年的29年間,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達到9.7%,比7.2%高出了2.5個百分點,這幾個百分點看起來不大,但是經過29年的時間,中國的經濟規模已經發展為1978年的14.8倍,而不是以20年“翻兩番”的速度計算的7倍。由此可見,鄧小平同志確實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他提出了被認為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並最終真的實現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