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安倍經濟學”注定不會成功

http://www.CRNTT.com   2014-10-22 08:36:49  


 
違反基本經濟規律
 
  第一,債務高企,靠財政擴張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有刺激經濟的實質療效。這一點被很多經濟學家忘了,甚至不屑一顧。不論有關學者所說的公共債務與GDP之比若高於90%,經濟增速就會驟降是否準確。但公共債務太高,一定會影響經濟發展。日本的總債務占到GDP的240%以上,日本基本赤字(不包括利息支付)與GDP的比率,一直維持在4.8%左右(大於3%的另一個臨界點)的較高位。這個時候置債務於不顧,指望靠財政擴張和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樣打激素式政策,就能使經濟發展,而不是更多地在第三支箭的結構改革上下功夫,讓經濟的根基更好,確實是對政府刺激經濟的能力過於盲目自信了。這方面英國經濟在採取財政緊縮的情況下,終於走出衰退,在西方社會獨樹一幟,值得安倍政府借鑒和思考。
 
  第二,沒有應對好人口老化和女性勞動力參與率不高的挑戰,難以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日本的勞動人口現在每年減少0.5%。另外,日本人口老齡少子化嚴重,有11%的人口超過75歲,日本婦女的生育率僅為1.4,遠遠低於補充人口所需的2.1。因此經濟增長幾乎全部來自生產力的提高。為了實現增長,非常需要提高勞動參與率,尤其是女性和退休者的勞動參與率,或者引入更多外國移民。
 
  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數據顯示,2010年,在15歲至65歲的日本女性中,有63%在職,與美國(68%)和英國(70%)等國仍有一定差距。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說,安倍要充實他的“女性經濟學”,並認為日本為此需要來一場更具革命性的變革。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解決不了日本的人口結構危機,正如《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所言,開動印鈔機也不能讓辦公室對女職工更友好,或者讓稻田得到更好的照料。沒有勞動力市場更加全面的改革,日本經濟怎麼能夠健康發展呢?

  最後,在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時代,沒有競爭力的實質提高,促進經濟發展是很難的。日本企業在管理和創新方面曾經取得驕人的業績。但是,近些年來,日本的總體競爭力在下降。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發布的《國際競爭力年度報告》顯示,日本的國際競爭力從2006年全球排名16位,有波動地下降到2012年的27位和2013年的24位。雖然有媒體報道說,安倍經濟學讓日本企業家重新拾起“動物精神”,但日本企業信心仍不足,不敢投資。作為消費者,在這個信息時代(IT)和數據時代(DT),你用的幾款新產品是日本企業開發的?
 
  總之,在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在負債累累、人口老化和女性勞動率參與不夠,以及企業競爭力不足、創新不夠的情況下,靠財政和貨幣政策,配上並不充分的改革,就想實現經濟復甦發展,正如標準普爾首席經濟學家保羅·希爾德(Paul Sheard)表示,等於是指望“天上掉餡餅”,或者如有的學者所說的是在“賭博”。
 
  作者王元豐是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