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經濟縱橫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貨幣政策調整應匹配經濟轉型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4-12-14 10:38:34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訊/央行上個月突然降息之後,市場對再度降息與降准的預期升溫。央行將降息時間大為提前,被市場解讀為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不佳,貨幣政策“結構寬鬆”難達效果。此次降息被認為是打開了新一輪貨幣寬鬆周期的窗口,政策效應因出其不意而激起強烈反響,使得資本市場加速升溫。

  中國證券報發表萬聯證券研究所所長傅子恒文章分析,總需求疲弱出現加速下滑苗頭,這是降息時間窗口開啟的基本背景。最近一系列的宏觀指標得到較為充分的印證,國家統計局周三公布的月度CPI及PPI數據顯示,11月CPI同比增速1.4%,較10月回落0.2個百分點,低於市場此前預計的1.6%;PPI同比增速-2.7%,較10月降低0.5個百分點。CPI指標顯示中國經濟離通縮已近,而PPI已是連續33個月處於收縮狀態,且在臨近年末降幅擴大。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與國家統計局在月初聯合發布的官方PMI指標為50.3%,較10月下滑0.5個百分點,同期匯豐製造業PMI終值為50,已經降至榮枯臨界線位置。

  從投資與經濟效益指標來看,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5.9%,增速比1-9月回落0.2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2.4%,增速比1-9月回落0.1個百分點。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7.7%,比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目前預計,上述指標11月仍將處在回落趨勢之中。與投資相比,消費增長與占比提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外貿增長受限於已經非常龐大的基數數據與境外市場各自不同的復甦前景,這兩項指標同比加速的空間都非常有限,目前基本沒有懸念,中國經濟增速回落的態勢將會延續。

  而經濟增速下滑構成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一部分,這其中有經濟周期方面的因素,也有中國經濟禀賦長期累積演化帶來的潛在增長總量與結構的變化成因。從周期角度來看,房地產市場產業景氣周期正在構築頂部,傳統過剩產業處於去庫存與等待市場自然出清的過程之中,與之對應的是土地財政難以為繼,地方債務問題凸顯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全方位改革釋放政策紅利進行化解。需要財政、貨幣政策結構與總量進行調整呼應,當前經濟基本面要求政策適度寬鬆,需要從這一層面理解貨幣政策調整的適應與匹配。

  文章表示,當前貨幣政策的“適應性匹配”難點在於,本次的貨幣寬鬆並不能僅是簡單的總量寬鬆,需要與結構調整與各個層面的體制與機制改革配套進行,方能達到預期目標。

  當前的困局在於,由於過往長期以來貨幣超量投放累加所致,中國社會流動性在總量方面相對寬鬆甚至過剩。2013年末中國廣義貨幣供給M2餘額為110.65萬億元,2013年GDP總量是56.89萬億,單位GDP的貨幣容量(M2/GDP)為1.95,該比值2012年為1.88,2000年為1.34;而對比而言,2012年末,美國的M2/GDP為0.73,歐元區為1.03,日本為1.59,俄羅斯為0.44。 


【 第1頁 第2頁 】